閱讀歷史 |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劉協東歸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一撥攻擊已是讓船上護送糧草計程車卒被消滅大半,剩餘張濟士卒有一些慌慌張張地跳入到了水中,有一些則索性抱頭趴在了船艙之內,直接放棄了反抗。

無論哪一種選擇,此時對於張濟部眾士卒來說都不是好的退路,等待他們的九成都是死亡的命運,不過是被淹死或者被擊殺的區別而已。

楊銳把握時機,可以說不費多少力氣便搶下了張濟大軍50餘船糧食,初步估計數量不下三四十萬斤,對於當前補給並不充裕的楊銳而言,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

而張濟大軍的糧草絕非只有這麼多,只不過在楊銳水軍發起突襲,並連糧食帶船都劫持走之後,河兩岸的張濟士卒都產生了警惕,一時已經不可能再轉運糧草而已,也沒有更多船隻用來進行轉運了。

其實若是楊銳願意破上一些折損,仍舊可以將河東岸剩餘的大量糧食搶過來,此時張濟大軍留守河東岸的部眾士卒數量也只剩下了一兩萬人而已。

不過無論是登陸還是陸戰,對於鱗甲水卒而言都不是最擅長的,難免會出現一部分折損,若是單純為了搶劫糧草而行襲擊之事,楊銳認為多有不值。

這會兒楊銳手中糧草雖然仍舊不寬裕,卻也足夠可以用上一陣了,一些糧草而已,在楊銳眼中其價值比之鱗甲水卒的性命相去甚遠。

“敢問汝等可是青州水軍?吾家主將請汝等領頭之人出面答話……”

而另外一個因素,便是張濟幾乎在第一時間派出了人員進行接洽,話語之間透露出一種接觸的意願。

同時不知道對方是如何判斷的,竟然一下說出了楊銳青州兵馬的真實身份。

“某乃青州水軍將領東萊太史慈,字子義,敢問有何見教?”

在將所攔截下的50餘船糧食完全控制之後,楊銳便讓太史慈上前與張濟使者答話,並沒有親自上前。

太史慈話雖說得也算是客氣,不過卻是絲毫都沒有提及方才搶掠對方糧食的事情。

“久聞大名,卻原來真的是東萊太史子義!吾乃張濟將軍部將張繡是也,還請子義上岸一敘如何?”

來人竟然便是張濟的侄子——張繡,只不過由於他並未著戎裝,而是換做了一身儒服,同時又距離較遠的原因,原本與其有過交手的太史慈也是沒有認出張繡身份。

一直到張繡自報家門,太史慈也是沒有將遠處船上之人與潼關交手之人聯絡起來,若非楊銳曾經提及過張繡的名字,太史慈或者會一直認為眼前張繡乃是一介文人罷了。

當張繡道出自己的名號,處於後方船隻之上的楊銳也在第一時間注意到了,並立即暗暗盤算了起來,衡量著能夠將張繡直接擒下來的可能性有多大。

張繡身手不凡,若非動用3艘樓船之上的那些重武器,即使楊銳一方在船隻方面有著不小的優勢,以張繡的身手想要逃跑應該不難做到。

楊銳覬覦張繡是處於愛才之心,自然不會輕易殺傷對方,而此時張繡也是使者的身份,無論擒拿還是斬殺都是十分不符合規矩的。

因而楊銳若是強行對張繡出手擒拿,幾乎是毫無把握不說,一旦失敗也是一件有損戰場規則的事情,對於楊銳的聲望之類並無任何好處。

“張將軍好意吾心領了,只不過此時慈卻是有要務在身,不便在此久留,就此告辭了……”

太史慈自覺不可能與對方有何商談的餘地,又經眼睛餘光看到楊銳微微搖頭,這便出言拒絕了張繡的邀請。

“如此一來卻是可惜,吾主張濟大人確有要事相商,太史慈將軍還望考慮一二……”

張繡的船隻不再繼續靠近,卻是仍舊有些不死心地說道。

“某亦確有要事在身,耽誤不得。張繡將軍珍重,告辭。”

然而太史慈卻是並不多言,在楊銳的示意之下就此調轉船頭,統帥水軍船隻押運著新奪的糧草順流而去。

其實在確定張濟大軍橫跨蒲坂津渡口之後,楊銳對於張濟大軍的意圖已是摸了個大概,無非是在潼關關卡不通的情況下,借道黃河北側馮翊郡輾轉前往長安城罷了。

張濟大軍前往長安城的目的很明朗,無非是要救助小皇帝劉協以及群臣,並最終達成劉協重返東都洛陽的劇情,如此情況之下,楊銳已是決定不再對張濟大軍繼續幹涉。

楊銳暫時推測不出,若是張濟大軍的使命無法完成,他所參與的區域系列劇情最終會如何走向,相比之下楊銳當然是更加希望看到一個脈絡清晰的走勢。

既然楊銳已經打定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