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實則虛之 (第1/2頁)

加入書籤

“稟報州牧大人,探船於靈寶縣內發現前軍5萬騎兵,後軍20餘萬步兵,軍中現張字大旗,路人皆傳乃張濟救駕大軍,此時前軍距離潼關仍有一天半路程……”

楊銳佔據潼關一個遊戲日後,派出的一隻探船數名士卒回稟道。

近幾日潼關以西附近範圍之內倒是並沒有太多的李傕、郭汜部眾活動,兩家的大部分兵馬都被調集到了長安城附近,沒想到張濟卻是來得如此之快。

通常情況之下,5萬騎兵、20萬步兵的部眾規模已經不小,只以眼下身邊部眾的實力正面難以抵禦,不過有著潼關在手情況就將另說了。

“吾已知曉,汝等做得很好,先行去隨軍軍功處登記一番,戰事結束之後定有嘉獎。

此外,汝等當繼續探查張濟大軍動向,及時回報訊息,莫要耽誤了戰機……”

“諾!”

“諾!”

“……”

楊銳向帶回訊息的數名鱗甲水卒褒獎一番,便使他們去隨軍軍功處登記軍功,並繼續監視張濟大軍的動向。

軍功處也是近期新兵役制度所創新的一項內容,各縣城以上治所都設有軍功處,而且每次有大的戰事,也將組織臨時軍功處,隨軍一同征戰。

此次報名參與系列劇情的時候,楊銳倒是沒有特意將隨軍軍功記錄者報上去,只不過是後來楊銳從鐵衛近侍士卒當中挑選出來的10人而已。

楊銳本身就具備開府的資質,軍功處設定之後,所登記的內容受到系統認證,對軍功的準確統計以及士卒的免禮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由此開府資質的優點也被髮揮了出來,可以說給楊銳帶來了很大的好處。

當然了,也並不是說楊銳想設定一個什麼機構就都能夠設定,對應層次的開府資質都有著一定機構設定數量限制,並不比現實社會各種編制之類的簡單多少。

楊銳也是由於一直短缺人手的原因,而空缺了不少的機構設定數量,這才能夠方便地將軍功處給新增上了。

除此之外,軍功處本身也要符合機構設定的常理與各種指標、規定等,否則同樣也設定不上。

這些方面十分繁複,大都是孫乾具體操作,楊銳並沒有深入考究其中細則。

“……諸位以為當如何應對?子義……”

卻說探船傳回訊息,張濟大軍向潼關附近而來,楊銳將張寧、韓黛、丁瑤、太史慈幾人召集起來,道明瞭詳細情況並徵詢意見道。

“稟報州牧大人,張濟此來所帶兵馬不少,並且其中尚有騎兵,必是欲要透過潼關前往長安城方向。

按此情形,若是吾軍正面應戰將難有勝算,自當憑藉潼關關卡之堅而守,張濟自不能破……”

“……”

在楊銳的首先詢問之下,太史慈上前說出了一番計較,認為堅守潼關的情況下,張濟將難以有什麼作為。之後張寧、韓黛、丁瑤也各自言論,大都同意太史慈的觀點。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楊銳雖然選擇了中立陣營,而這會兒張濟也同樣是中立陣營的身份,不過兩者卻是並非同一陣營,是可以相互攻伐的。

所謂的中立陣營,實際上是對李傕、郭汜兩方陣營而言的,不參與到其中任何一方陣營便是中立陣營,這也就註定了中立陣營是以自身勢力單獨作為一個陣營的,相互之間也是獨立的。

這也就註定了中立陣營之間是完全可以相互為敵的,當然也可以選擇相互配合就是了。只是楊銳與張濟之間顯然是無法輕易達成合作關係。

楊銳參與劇情進來,便是要獲取任務獎勵以及各類爆落技能書等物品的,不可能偏頗張濟大軍;同時張濟要經過潼關往長安,自然也是要拿下潼關的。

面對即將到來的張濟大軍,楊銳並不是不知道要據守潼關,如此做的話張濟必是難以攻下關卡。

不過僅僅如此的話還算不上萬無一失之策,若是張濟利用優勢兵力長時間與楊銳對峙下去,並不強行攻關的情況下,楊銳則很可能還會陷入糧草短缺境地!

這一點只有丁瑤想到了,然而也只是提了一提,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並沒有太過重視。

“傳吾軍令,關內鐵衛近侍降低守關當值士卒數量,當值期間全部換裝郭汜部眾遺留著裝,懸掛郭字大旗,緊閉關卡大門,不得任何人出城搦戰……”

楊銳卻是不得不考慮周全,最終等得在場幾人都道出自己觀點,楊銳下達了一系列的軍令。

“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