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百八十七章 銳化絕技 (第1/2頁)

加入書籤

楊銳派出太史慈、甘寧、典韋三人,迅速贏下鮮卑巫神挑戰第一輪的三場單挑比鬥,絲毫不拖泥帶水。

而按照五局三勝的原則,楊銳、公孫瓚聯軍一方也在第一輪中順利勝出,整個過程甚至僅僅用了一刻鐘多一點的時間而已。

對此情形,一旁的公孫瓚也是暗自心驚和羨慕,驚歎於楊銳幾名部眾所表現出來的驚人實力,羨慕其部眾勢力當中卻是沒有如此強力的人物。

饒是如此,楊銳也沒有任何的放鬆,第一輪用時雖然非常少,但是接下來的第二輪、第三輪卻並不像第一輪單挑這般簡單了,耗費的時間必然也要長出不少來。

“系統提示:尊敬的玩家烈陽,鮮卑巫神挑戰將進行第二輪,鮮卑一方選擇萬人對戰模式,選派人數上限為名,其中將領人數不得超過5名。

請您在5min之內選定參與人員名單,雙方萬人對戰過程當中以另外一方主動投降、被擊潰或者被殲滅作為取勝條件。任何一方取勝之前,參與單挑人員生死不論……”

鮮卑巫神挑戰進入第二輪,形式上仍然與烏桓聖王挑戰十分類似,依舊是選派一定數量的部眾上前對決,只不過這一次數量上發生了一些改變而已。

其中將領的選派人數仍然是5人的上限,而部眾選派人數則擴大到了2萬人的規模,其餘方面幾乎與聖王挑戰之時並無差別。

只不過人數發生變化之後,在兵種的選擇和配合上就有了更多的搭配餘地,所用戰術、戰法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楊銳自然是看出了這一點,不過並沒有因此而做過多的考慮,仍舊是直接選取了公孫瓚的名白馬義從參戰。僅僅在將領方面做了一些個改變而已。

面對同樣擅長輕騎兵的鮮卑來說,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無疑是對戰輕騎兵的最佳選擇,而且有著公孫瓚的專屬特殊增益。白馬義從可以說是聯軍騎戰方面的最強戰力了。

在這一點上,即使楊銳所帶的重騎兵也無法與白馬義從相比。而陷陣營對戰騎兵則先天上吃著一些虧,效率上恐怕也比不上白馬義從。

白馬義從出場,公孫瓚自然被選為五名將領之一,而剩餘的四名將領楊銳則選擇了高順、太史慈、典韋以及裴連娜,其中裴連娜是主動要求上場的。

在烏桓聖王挑戰當中,楊銳並未讓裴烈娜、裴連娜兩位樓蘭公主參與,一直讓她們呆在了天空之城內,而本次面對鮮卑的時候。楊銳卻是在兩人主動要求下讓其參與了進來。

楊銳經歷過烏桓聖王挑戰,對於相關挑戰的烈度也已經有所瞭解,類比之下楊銳認為能夠周全兩人,這才允許二人參與了進來。

至於裴連娜主動要求參與第二環節比鬥,楊銳本來是不準備答應的,不過裴連娜毛遂自薦地指出,她可以很好地契合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部眾,再加上還有其姐姐裴烈娜的認可,楊銳這才答應了下來。

裴烈娜的性格和判斷,也是楊銳會答應下裴連娜的一個原因。

至於楊銳選擇高順、太史慈、于禁。則是因為幾人的輔助絕技較為強力,在疊加程度上效果是最為優良的,本身戰力也是最高的幾人。

再者樓蘭公主裴連娜本人也是一名武將。只是沒被楊銳計算在內罷了,楊銳判定高順、太史慈、于禁三人應該足可以彌補裴連娜的戰力不足了。

其實楊銳認為無論是烏桓聖王挑戰,還是鮮卑巫神挑戰,第二輪的設定都是有些雞肋的感覺,即使意外輸掉了第二輪,或許也並不會影響到最終的結果。

楊銳唯一顧慮的是,萬一輸掉了其中的一輪,就會導致族群最終歸降之類的前提條件不足,或者是直接被系統判定為挑戰失敗。否則的話楊銳為了節省時間甚至有一瞬間都考慮過直接放棄其中一輪。

也幸而楊銳並沒有那般去做,聖王挑戰也好。巫神挑戰也罷,還包括匈奴天戰在內。其實系統的前提設定便是某族群處於危急的時刻,只要其能夠勝出一輪就真得判定挑戰結束了!

“叮鈴鈴,叮叮叮……”

卻說裴連娜上場之後的表現卻是出乎了楊銳的預料,其搖晃兩手手腕佩飾所施展的輔助絕技,發出一陣陣悅耳的聲響,竟是讓己方坐騎胸前直接銳化出了一隻獨角!

這支獨角足有三尺多長,猶如實質、通體銀白、熠熠奪目,不啻於為每一騎都加裝了一柄長槍!

同時每一匹白馬義從坐騎都嘶鳴陣陣,蹄踏地面不停,還未衝鋒便鋒芒畢露,就如士卒大幅陡然提升了士氣,一個個摩拳擦掌一般。

裴連娜的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