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八百三十章 信鴿的作用 (第1/2頁)

加入書籤

袁紹出兵的規模不在少數,再加上其他各個諸侯所出動的兵力,使得【徐州之爭】劇情的規模已經堪比前兩次大型系統劇情。

【黃巾之亂】大型劇情時,整個黃巾陣營的總兵力在數百萬之多,各地抵抗兵力也幾乎相當,是歷次劇情當中參與人數最多的,也是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劇情。

不過那時兩大陣營計程車卒階位都比較低,平均實力也就2階、3階左右,5階士卒的數量則非常稀少。

後來的【董卓之亂】大型劇情當中,董卓陣營的兵力數量也超過了200萬名,反董聯盟兵力數量則要更多一些,而且兩大陣營士卒的階位都提升了不少。

因此總體參與人數和覆蓋範圍雖然不及【黃巾之亂】,但是【董卓之亂】從軍力水平來講,則絲毫不比前者低。

本次【徐州之爭】到目前為止,各方諸侯、玩家明面上參與的兵力數量合計起來也達到了數百萬,而且此時士卒的階位相比前兩次而言,整體上也肯定提高了不少。

如此比較下來,【徐州之爭】的影響力即使比不上前兩次大型系統劇情,簡單地以總軍力衡量的情況下,則很可能也還將有所提高。

雖然是倉促參與了進來,但是楊銳已經意識到了【徐州之爭】的關鍵之處,涉及到劉備、曹操、呂布、袁術、袁紹等眾多諸侯參與,【徐州之爭】必將對周邊大片地域造成深遠的影響。

而正是由於參與劇情的過程比較倉促,以至於楊銳實際上有些準備不足。

此時楊銳還不清楚的是,由於長期受到青州、兗州的威脅,藉著【徐州之爭】劇情的發生,其實袁紹與曹操已經秘密達成了協定。這一次是準備與楊銳全力趕上一場了。

袁紹和曹操都不是等閒之輩,最初的時候或許還存在對楊銳的輕視,從而數次都吃了不小的虧。再後來又由於各懷心思,或者對青、兗之地楊銳的實力毫無優勢可言。這才屢屢受制於楊銳。

不過這兩大梟雄自然是不情願一直低楊銳一頭,一旦有削弱楊銳的機會兩人自然不會放過。

再加上二者在【擇木而棲】npc劇情當中都是實力大漲,此時又正逢【徐州之爭】劇情發生,二者便一拍即合,企圖與楊銳大幹一場。

而且目前不僅僅是曹操正面出兵沛縣,與楊銳、呂布形成了犄角之勢,袁紹的60萬部眾部眾其實也已經陳兵黃河、濟水之陽,兵分九路、延伸超過了三郡之地。只要袁紹一聲令下,便可以搶渡南下,進入青州、兗州腹地。

顯然袁紹是考慮到了黃河、濟水之上太史慈統帥的水軍大船,才將兵力盡量鋪陳了開來。

對於如此種種情況,楊銳暫時自然是並不知情。

但是楊銳與袁紹、曹操兩大梟雄為鄰,也不是完全沒有考慮到袁紹、曹操共同針對青、兗之地的可能性,並且也一直以來也為應對這種威脅做了很多佈置。

比如此前楊銳將一眾得力部將分派到青、兗兩州的重點城池布放,便有著應對周邊威脅的用意<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而且楊銳也一直注重州兵、郡兵、縣兵的發展,並保證各地的屯兵數量,也是為了確保各地穩定。不至於在可能出現的危機面前迅速處於被動。

可以說,現在的形勢便是對楊銳此前佈置的重大考驗,在曹操、袁紹勢力得以迅速增強的情況下。這種考驗更是前所未有!

“火速將此信函送予沛縣主公所在……”

在袁紹大軍布陳黃河、濟水北側兩個時辰之後,相關的資訊已經被快馬由臨淄城傳遞了出去。

臨淄城坐鎮的孫乾能夠反應如此之迅速,還要得益於楊銳一直都非常在意的飛鴿傳書手段,半年之前孫乾便在楊銳的授意之下從張讓的手中得到了兩對信鴿。

張讓一直都是透過瑚璉之器(元件2)與楊銳進行交易的,不過在半年之前張讓也曾經再次前來過臨淄城,想要當面向楊銳再求一些旭陽丹。

那時雖然楊銳並不在青州之內,而是參與到了玩家異域爭霸賽當中,不過孫乾還是順利地從張讓手中得到了兩對信鴿。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張讓給出的信鴿數量實在太少了一些。

而且要達到傳遞資訊的目的。也只能在特定城池之間傳送才可以,因而楊銳只能將兩對信鴿佈置到了一些非常特殊的地域。還遠遠無法達到戰時快速傳遞資訊的需求。

四隻信鴿分別被楊銳佈置到了臨淄城、平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