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五百五十一章 賽事重啟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其實目前楊銳手頭待辦的事情還有很多,包括對外軍事、對內政務方面都有,只不過大多數事情都沒有達到著手處理的條件。

就比如此前參與的蝦夷地部落爭霸,由於楊銳大量的人手都投入到了青州的發展以及東郡幾縣的維穩當中,因此一時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再去蝦夷地。

蝦夷地的部族雖然實力並不是太強,但是根據楊銳的探查,其規模數量也不在少數,真正要一統蝦夷地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軍力才可以。

而即使這會兒將蝦夷地控制下來,楊銳暫時也沒有餘力進行監管。

再比如軒轅壇、流雲大帳、始祖廟等特殊建築和特殊道具的建設和建造,對楊銳而言同樣有著重要意義,卻是同樣由於缺少相應的工匠而暫時擱置。

軒轅壇在大山城內的地基已經打好,不過卻是因為大多數木工都被楊銳調集前去了固河城以及海天城,參與艨艟、鬥艦以及樓船的建設,為使水上力量儘快成型,軒轅壇的建造也就只能暫緩了。

另一方面楊銳也將大量上品次木材投入到了造船當中,而軒轅壇等建築的建設也是需要大量高品質木材的,兩者之間在材料需求上也存在著矛盾。

此時雖然原木城已經可以批次產出上品次木材,不過可能是由於砍伐區域還距離原木城太近的原因,其中大多數木材都是以9品、8品木材為主,更高品質木材數量還是不多。

同時楊銳還與殘月盟達成過相關協議,要為殘月盟提供為數不少的木材供應其自身艨艟、鬥艦兩種船隻的建造,這也是當時楊銳交換艨艟、鬥艦圖紙的條件。

正因為這些情況的存在。楊銳將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青州建設、東郡維穩、練兵以及三種戰船的建造當中,以至於楊銳幾乎陷入了忙碌而又時常無事可做的狀態。

這也為楊銳能夠在各個諸侯處網羅人才提供了條件,在拿到了漢獻帝劉協御批過的文書之後,楊銳一旦有些空餘時間便使用傳送陣,堂而皇之地到各個諸侯處幾乎走了一個遍。

“......荊州之地多有才幹之人。而吾亦是為官家辦事,景升兄又何須推辭,讓在下難以交差呢?”

“烈陽州牧,渭南侯......哦,不!渤海王大人!且聽吾言,且聽吾言......

外人常傳荊州之地多人才。然荊州所謂的人才卻是大多虛有其表而已,只知道頌書讀經的才子倒是不少,而且名聲傳播亦是極遠,然而大多卻都是名不副實,吟詩作對尚可。置官做事大都是花架子而已。

而且也怪劉表無德無能,自從到得荊州上任州牧之後,並未做出任何功績,雖也在極力網羅人才,然而所獲卻是甚少啊,為官家舉孝廉、舉茂才自然是合該,然劉表卻是有心無力......”

荊州治所襄陽城內,劉表遭遇到了一個非常難纏的客人。此人自然便是楊銳了。

劉表作為資格最老牌的諸侯之一,本來楊銳出現並帶來聖旨的時候他也是循著套路接旨,並與楊銳須臾客套了一番的。只不過表面上雖然劉表十分好客的模樣。卻是很容易能夠發現其表情當中的不愉。

尤其是在得知楊銳並不僅僅是宣讀完聖旨就了事,還要就地督辦相關事宜的時候,劉表的表情當即便是一變,什麼舉孝廉、舉茂才之類的,這明擺著是要掠奪人才嘛!

別說是給漢室貢獻人才了,劉表前來荊州之地任州牧也有一年了。他自己手中的可用人才至今也還沒有多少呢!

因此劉表本來是要一口回絕的,然而一方面攝於是漢室皇帝頒佈的聖旨。另一方面楊銳也是聲名日隆,而且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也就出現了劉表以上的表現。

在自己的地盤上劉表不是沒想過要強硬處理此事,即使對方是以漢室的名義,現在群雄割據各佔一方,天高皇帝遠的誰也拿他沒辦法。

不過最終劉表卻是並沒有這樣做,一個主要的原因便是攝於楊銳身旁的兩名武將以及100名隨從的實力,他並沒有把握能夠強橫起來!

每個諸侯的老窩其實就跟龍潭虎穴差不多,楊銳作為一名潛在的對手是絕不可能孤身一人前去拜訪這些諸侯的,正如此次拜訪益州牧劉表的陣仗,楊銳每到一處都要帶上足夠的護衛人員,並以宣讀聖旨的形式直接進入到對方府中的。

作為天子的使者,在宣讀聖旨時帶一些護衛士卒自然是可以常規,至於帶多帶少就要看宣讀聖旨之人的規格了,楊銳帶100餘名護衛也是實屬正常的事情。

護衛人數雖然看起來並不多,然而楊銳所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