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施一計 (第1/3頁)

加入書籤

除去留在羅河對岸準備接收俘虜的名士卒之外,楊銳一路其餘所有士卒都是在郭嘉統帥之下達到了觀縣縣城。

途中郭嘉甚至繞行了一些路程,作勢撲向濮陽城而去,並以少量士卒試圖刺激劉岱,勾引其兵力出城決戰。

然而濮陽城內守卒數量雖多,但其中大部分應該也是低階士卒為主,若是對方能夠出城迎戰無疑是個不錯的戰機,說不定能夠一舉拿下濮陽城!

郭嘉統帥楊銳一路大軍近14萬人兵分兩路,其中一路只有兩三萬人馬,是直接逼近濮陽城經過的,另一路潛行於外側掠陣以為援兵。若是劉岱出城應戰,以兩三萬人敗退為誘餌便可以實施伏兵之計。

然而最終劉岱濮陽守軍卻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面對楊銳的區區兩三萬名士卒,卻只是緊縮在了城內,並沒有敢於出城迎戰。

由此也可以看出,劉岱仍然是要準備繼續堅壁死守濮陽城了!

劉岱應該已經獲知了楊銳水淹離狐城的訊息,然而要其主動出城迎戰卻也是不能夠。之前其與喬瑁爭戰之時劉岱是見識過張寧天靈火雨技能厲害的,所以乾脆就未做出城接戰的準備。

所以郭嘉此前誘敵的策略自然便難以實現了。

不過郭嘉帶兵經過濮陽城附近也不完全是為了這一點,自離狐城西側要前往觀縣縣城,也的確是走這一條路比較近,而楊銳與張寧、郭嘉商量的結果便是要先取觀縣,最終再回頭對付濮陽城劉岱。

之前劉岱為防備楊銳的兩路大軍。基本上將所有的兵力都部署在了濮陽城、觀縣城以及離狐城三座城池之內,如今離狐城一下,劉岱剩餘的唯有濮陽、觀縣兩處堅城。

而濮陽城由於位置距離黃河較近,故而是建有護城河的,並且在劉岱接手濮陽城事務之後。又將濮陽城護城河重新治理了一番,此前盜賊頭目已經探明瞭這一情況,因此攻取濮陽的難度顯然要大於攻取觀縣城。

這也是楊銳、張寧和程昱商量之後,決定先拿觀縣下手的原因,而觀縣縣城如果能夠順利拿下,那麼劉岱便只剩下濮陽城一座孤城了。無論是形勢上還是心理上楊銳一方都將佔盡優勢。

“恭迎主公(烈陽州牧大人)!”

楊銳出現在觀縣縣城外主軍大營的時候,張寧、高順、張遼、武安國、郭嘉五人早已經聚在一處等候了。

這是楊銳與劉岱開戰以來兩路兵馬的首次會師,在這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內,楊銳的兩路兵馬可謂是所向披靡,將劉岱地盤的大部分城池都啃了下來。即使從現在起再無斬獲,也算是完成了削弱劉岱的初步目標。

“諸位辛苦了!此前諸位表現盡皆驍勇,取得了極佳的戰績,本應與眾位共同慶賀一番,然而目前形勢還並未完全塵埃落定,諸位之戰功吾已謹記在心,待回到青州之後定當按功行賞。

褒揚之語吾便不再多言,此時諸位可對攻取觀縣縣城有何良策?”

楊銳先是以言語褒獎了幾人一番。爾後又出言問計道。

“稟告主公,吾與張文遠、武安國三人已經兵圍觀縣縣城五六日時間,中間也分別帥軍挑戰過數次。卻始終不見其有出城應戰的跡象。

而且吾等曾截獲過劉岱的一封親筆信,得知城內主將喚作王彧,不過劉岱在信中卻是要其堅守城池,其餘不問。

如此看來,觀縣縣城守軍已經已經打定了主意,要憑藉城池之堅頑抗到底了。或者唯有強攻才能在短時間之內拿下此座城池了……”

眾人沉默了一會兒之後,高順首先開口言道。

此前楊銳已經傳信令高順三人只是圍城。伺機把握攻城戰機,並不建議其強攻。但是此時看高順、張遼、武安國三人的表情,似乎都有請戰攻城的意思,高順說出那一番話之後,張遼、武安國兩人也是不住點頭贊同。

楊銳何嘗不知道觀縣縣城的形式,而且若是強行攻城的情況下,自己一方有著高順、張遼、武安國三員猛將,倒也不愁拿不下城池來。

而且高順、張遼二人都是三國時期數得著的攻城先登武將,名擅長城牆作戰的鐵衛近侍也都在軍中,攻城的代價應該不至於讓楊銳無法承受。

然而凡是強攻城池,一些犧牲顯然是難以避免的,雖然有著劇情積分可以復活士卒,但是劇情積分可是能夠換到一些好東西的,所以能節省一些自然更好。

“奉孝可有何良策?”

楊銳沉吟一會兒,又將視線轉向郭嘉問道。

“高順將軍所言在理,以吾軍戰力,若是強攻定然能夠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