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屬性開放 (第1/2頁)

加入書籤

雖然打著滎陽城的主意,全力強攻的話也不難建功,但是楊銳也沒有急於出手,他內心還是想等一下袁紹等後面幾路諸侯,以藉助一下他們的力量。

即使cu聯盟曾經先後兩次建議楊銳攻取滎陽城,同時還保證協調各大組織的玩家一起參與攻城,也僅僅是願意承擔兩座城門的攻城任務而已,剩餘兩座城門則要楊銳直屬部眾負責,攻城戰不比平地作戰,其中難免會有不少損傷!

然而又是三日時間過去,袁紹等後續各路諸侯卻始終沒有趕來,據楊銳派出偵查的騎兵回報說,袁紹等各路諸侯竟然在渡過黃河之後便在官渡駐紮了下來,接下來楊銳曾兩次派出士卒聯絡袁紹,結果都被對方告知由於東路黑山軍暴發,要暫時駐留以待形勢的變化,看是否有必要回防各州郡!

袁紹不僅以黑山軍為藉口駐足不前,還透過傳訊士卒捎信建議楊銳等前路諸侯率先攻取虎牢關,以為後續的行動鋪墊道路!楊銳得到這一建議之後當然是懶得搭理,直接將袁紹的書信交到了其他七路諸侯手中,讓他們自己做決斷。

前部的另外七路諸侯當然都不是傻子,袁紹這是明擺著要拿他們當槍使呢,這幾位大佬當然也是看了出來,眾人最終達成了一致,仍舊是原地駐守等候袁紹等人,這種明擺著吃虧的事情任誰也不會主動去幹的。

楊銳注意到,七路諸侯當中只有袁遺始終不做聲,只不過由於胳膊拗不過大腿,在其餘六人與楊銳都同意暫時駐留的情況下,憑他一人之力自然也別想改變什麼。

袁遺是所有十八路諸侯當中軍力最少的一路,這一點楊銳早就留意到了,排名的時候幾乎是卡著前十八路諸侯的邊沿上來的,若不是他的本家袁紹做了盟主,袁遺的話語權應該是最小的。當然楊銳不知道的是。袁遺之所以兵少,也是因為當時借了不少給袁紹以助其搶奪話語權而造成的罷了…

第四日一早,楊銳在前往滎陽城繼續探查情況的時候,卻是在中途意外碰到了孫堅的大部人馬!

此前楊銳一直也在尋找敗退的孫堅一部人馬。然而卻是始終都未找到其具體屯駐的位置,只是從玩家群體中打探到了一些訊息,說孫堅已經率領本部兵馬一直退進了嵩山餘脈當中,孫堅陣營的玩家則被要求留在虎牢關周圍自由行動,並沒有被孫堅一起帶上。

而眼前孫堅卻是又折返了回來,而且看其軍容整齊、氣勢高漲的樣子,或許是要報此前被虎牢關守軍偷襲之仇?

楊銳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於是一直遠遠地綴在了孫堅隊伍的後方,想要一探孫堅兵馬的行蹤。

不得不說孫堅不愧是江東之虎!楊銳在跟行了一段之後發現,孫堅部眾全部遠遠地繞開了滎陽城的方向。直奔虎牢關的方向而去,想來的確是準備要直襲虎牢關的。

然而滎陽城周圍一直都有董卓陣營勢力活動,孫堅繞行滎陽城的舉動卻是被董卓陣營發現了,很快滎陽城內的一支數萬人的隊伍便出了城北門,也是遠遠地綴上了孫堅部眾。

滎陽城這一支兵馬動向雖然隱蔽。沒有被孫堅部眾發現,但是這一舉動卻是被同樣綴在孫堅部眾身後的楊銳全部查探清楚,在那麼一刻楊銳還考慮著要不要通告前方的孫堅部眾一下,不過馬上楊銳卻是發現了戰機,隨即他便脫離了孫堅部眾身後,駕馭著道風飛毯疾速向東而去。

如今滎陽城派出了幾萬人的兵馬,城內防守力量定然空虛不少。正是奪城的最佳時機!楊銳正是想到了這一層,才急急地脫離了孫堅部眾,趕回來準備調集本部兵馬攻取滎陽城池的。

“啟稟烈陽將軍,將軍既已約定異人實力於滎陽城北門攻城,想來也是藉助對方之勢吸引城內守軍的注意力,行聲東擊西之計;如此一來將軍何不力邀其他各路諸侯。同樣於滎陽城東門攻城,而網開一面獨留西門為退路以破守軍之決心,即使各路諸侯有所保留,吾軍也僅需藉助對方之勢即可… …”

楊銳迴歸駐紮地,與cu聯盟約好了攻城之事後。迅速調集了己方本部兵馬陸續拔營上路,趕赴滎陽城方向,這時成為楊銳主簿之後一直未有多少言語的陳琳卻是突然開口,為楊銳提供了一個建議。

對於陳琳,其實楊銳一直都未抱有多少軍事、謀略之上的期望,不想此時竟是為楊銳出了一計,雖然成與不成尚在兩說之間,不過陳琳能主動出言就是一個好的趨勢。

“啟稟烈陽將軍,屬將亦是類似想法…”

這時張遼也是出聲道,他竟然與陳琳想到了一起。

“二位所提有理,吾方發兵同時這便派人前去通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