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三十章 韓黛 (第1/3頁)

加入書籤

由於楊銳所統帥的盡是騎兵,因而一日之後其部眾達到東光縣城的時候,此前鬲縣被楊銳收復的訊息還未傳到這裡。即使東光縣城內的守卒數量要超過鬲縣不少,卻是仍舊被楊銳採取類似此前的攻城方法順利奪取了下來。

此戰楊銳總計消滅袁紹部眾餘人,從三府內城搜獲多金幣,多單位糧食,以及為數不少的各類裝備等物品;同時楊銳自身損失也超過了1000騎,不過同樣被楊銳使用劇情積分第一時間復活了過來。

接下來的10來日時間,楊銳率眾繼續一路向北,以雷霆之勢收復鬲縣縣城後,相繼又拿下了東光、修縣、浮陽、章武四座渤海郡的縣城,以及另外兩座南皮附近的小城,總計攻陷7座城池,其中有2座城池還被楊銳反覆攻陷了2次,最終楊銳部眾完全深入到了渤海郡的大後方!

楊銳及其騎兵的進攻路線從一開始就飄忽不定、迂迴曲折,看起來似乎像一隻無頭的蒼蠅,完全不知道其下一個目標是哪一座城池,又似乎像一頭發了瘋的野牛,凡是擋在其前方的城池都會被兇狠的撞上來。

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楊銳竟然絲毫不在意收穫的多少,甚至連攻下的城池也都置之不理,往往前面楊銳剛剛獲取的城池後面馬上就又被袁紹部眾給奪了回去,對此楊銳也完全是放任的態度。能夠激起其興趣的似乎只有最大限度地殺傷袁紹部眾,給對方造成最大限度的恐慌而已。

當然了,除去最初的幾座城池是楊銳出其不意拿下的之外,後面楊銳的行動路線則完全無跡可尋了。往往是跳過一座城池去取另一座城池,比如渤海郡治所南皮城就被楊銳先後繞過了3次,搞得其身後的追兵也是暈頭轉向。

如此一來,楊銳利用騎兵的機動性以及道風飛毯偵查的便利,可以說將袁紹的大後方鬧得雞飛狗跳。一團烏煙瘴氣!袁紹最精銳的騎兵【河北鐵騎】都被其派往了平原郡戰場,後方剩餘的騎兵都分散在各城一時也無法整合,加之後方又沒有大將坐鎮,這才給了楊銳上躥下跳的機會。

若是仔細分析的話,其實袁紹一方也可以摸出一些規律來,無論楊銳的攻擊方式再怎麼跳躍。其實一路下來都是在較為靠近河間郡附近行動的,深入渤海郡東側一帶並不能說沒有,不過次數卻是十分有限的。

楊銳能夠在袁紹的後院四處點火,一方面是依仗著冀州韓馥地盤的支撐,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對後方平原郡採取了完全放手的策略。將平原城完全託付給了程昱、高順、張遼、武安國、陳琳幾人把守,這才會得以騰出手來一心出奇兵、搞破壞。

話說回來,楊銳最大的依仗還要歸功於張寧的天靈火雨技能這一大招,正是有了天靈套裝上面的這一技能,張寧在攻城戰中所能起到的作用甚至比一般的一級歷史名士/歷史名將還要大許多,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楊銳作亂袁紹敵後腹地的殺手鐧。

楊銳在渤海郡撲騰的同時,平原郡幾乎是敞開了門戶的,為此楊銳付出的代價便是平原郡同樣連連丟城。袁紹先後攻破了鬲縣、西平昌、般縣、樂陵、厭次等平原郡10座縣城中的8座,並進逼位於平原郡最南端的祝阿縣城,而且只要袁紹願意。拿下祝阿縣城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整個平原郡幾乎只剩下平原城一座孤城還在楊銳的掌控之中!

其實說是“攻取”也不是很恰當,楊銳根本就沒在各座縣城投放多少兵力,尤其是靠近北方的西平昌、般縣、樂陵等幾座縣城,幾乎本來就是空城,袁紹部眾根本就是直接將這些城池撿過去的一般。

平原郡之地本就是袁紹想要吞下的地盤。因此袁紹在拿下了各個縣城之後也是如同楊銳在渤海郡所做的一般,首先便是試圖安民。因此袁紹採取的軍事行動對於平原郡各縣城的正常生產、生活倒是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

縱然絕大部分平原郡地盤都被袁紹奪了過來,然而袁紹卻是無法高興起來。一方面他組織大軍對平原城發動了幾日進攻,每一次看起來城內守軍都是勉強應付的樣子,似乎沒有強力武將並且還缺乏遠端弓箭手,然而袁紹一方卻是一直都無法建功,動輒就被城牆上拋下的亂石、巨木砸退,損失可謂十分慘重。

而另一方面,渤海郡後方已是被楊銳攪合成了一團漿糊,袁紹實在有些氣不過,以渤海郡傳來的訊息看,楊銳也只帶了騎兵而已,相比起袁紹自己手中的名6階河北鐵騎卻是差得遠了,然而就是如此不太起眼的一股力量卻怎樣都制不住!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又一份緊急軍情自冀州傳來,袁紹看過之後當即大怒,將這份軍情撕了個粉碎,擲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