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零九章 陣營轉變 (第1/2頁)

加入書籤

顯然楊銳在濮陽城牆上出現大大出乎了袁紹、劉岱二人的預料,尤其是劉岱於兩三日之前甚至還在鞏縣與楊銳相聚過,並確定楊銳此後便自回了河陰縣城無疑的!

“怎麼會如此?”

劉岱小聲嘟囔了一句,轉而看向袁紹,而袁紹也是同樣十分疑惑地看向劉岱,兩人心中都是大為不解,弄了個面面相覷。

“本初兄、公山兄,烈陽暫時是無法招待二位了,不如二位帥兵暫且退去,改日再與烈陽同來元偉兄之濮陽城造訪,共敘舊情便是!今日二位帶如許兵力前來,烈陽不明來意而又惶恐得很,便替元偉兄謝客了。”

情勢發展到現在,袁紹與劉岱二人已經帶兵打到喬瑁家門口了,楊銳對待他們的態度自然是毫不客氣。雖然楊銳話語之中有意表達了一些畏懼的意思,但是隻要看楊銳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清楚,那純粹是諷刺袁紹二人的。

以袁劉二人的智力,如何能夠聽不出楊銳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二人本身就對楊銳的實力心存顧忌,而且看濮陽城牆上突然冒出許多遠端弓箭手士卒來,袁劉二人頓時猶豫了。

袁紹謀劃冀州可以說已經很長時間,作為爭取劉岱這一諸侯勢力的條件,袁紹答應幫其先取濮陽,並消滅掉兗州境內的喬瑁作為交換條件,沒想到如今兵臨城下、箭在弦上之際,卻被楊銳站出來橫插了一槓子!

楊銳的實力在袁紹、劉岱眼中自然是毋庸置疑的,是反董聯盟當中的第一軍力!而且楊銳在諸侯面前行事一向表現得又比較強硬,因此如今楊銳往濮陽城牆上一站。袁紹、劉岱二人首先就有些發怵。

首先濮陽城中楊銳的兵力數量就難以確定,看其身邊出現的大批遠端弓箭手士卒,由不得袁紹、劉岱二人心中不會產生顧慮,若是楊銳提前在濮陽城中佈置了大量的軍力,貿然攻擊濮陽城池無疑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再者。就算是能夠順利拿下濮陽城池,也必然會導致袁紹、劉岱二人與楊銳之間的關係徹底破裂,由目前的友軍狀態變成直接的敵人!袁紹雖然所圖甚遠,但是目前就得罪於楊銳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飯還得一口一口地吃不是?

有此兩點顧慮,袁紹、劉岱才一時有些手足無措。對於是否強攻濮陽縣城猶豫不決起來,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應答楊銳之言了。

“烈陽將軍說得哪裡話?吾等亦是前來拜會元偉兄的,不想烈陽將軍竟然也在此處,真是幸會啊幸會!”

劉岱見到情勢有點兒僵持不下,勉強擠出一絲無比難看的笑意出聲調和道。

袁紹則一直皺著眉頭沒有吭聲。他雖然在楊銳面前吃過幾次癟,但還是一直比較有優越感的,就算是對楊銳的實力有所顧慮,也沒有太過在意楊銳,在他看來楊銳只不過是一名異人而已,猶如無根浮萍一般,因而從骨子裡還是有些輕視楊銳。

饒是如此,袁紹也沒有輕舉妄動。在與劉岱小聲商量一陣之後,還是暫時將兵馬撤離了濮陽城下,退卻了大約20餘里路才暫時停了下來。對於袁劉二人的兵馬調動。楊銳在濮陽城池之上自然是看得清清楚楚。

濮陽城池目前的態勢正是當時喬瑁聽取了楊銳的第二條意見而偽裝出來的,實際上濮陽城內兵力則幾乎沒有多少,楊銳當然未來得及去調集援兵,而喬瑁的兵馬也只有城牆上出現的那部分遠端弓箭手,以及寥寥無幾的步卒而已!

楊銳給喬瑁所提的建議是一條金蟬脫殼之計,喬瑁採納之後已經將其手下大部分的兵力都從濮陽城中抽調走了。而且於日前就已經從濮陽北側渡過了黃河,若是不出意外的話此時應該已經接近了其目的地——兗州治所昌邑!

的確是昌邑!自從確定袁紹、劉岱二人前來攻取濮陽城之後。喬瑁終於下定決心聽取了楊銳的意見,決定以其人之道還至於其人之身。帶兵前去攻打劉岱的老窩——昌邑城池去了!

這也是當時楊銳能夠想到有限的兩條計策之一,一方面喬瑁帶兵離開了濮陽城,暫時避免了城池陷落後性命不保的危局;同時在其全力一搏之下也有機率拿下兗州治所昌邑縣城,可謂是一舉兩得的事情。若是能夠保住昌邑城池的情況下,喬瑁在地理位置上也將比此前在濮陽時要有利得多。

對於玩家來講,楊銳能夠想起這條計策並不是多困難的事情,而讓喬瑁將這條計策接受下來,則還要歸功於楊銳在【秦始皇兵馬俑】副本當中得到的兩套書籍——孫子兵法(十三篇)和太公六韜(六卷)。

楊銳最終得到這兩套書籍的時候,只知道其與太平要術一樣,是暗含著一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