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九十六章 探得秘密 (第1/2頁)

加入書籤

“系統公告:由於十八路諸侯中孫堅告病退兵脫離聯盟,韓馥減少對袁紹的糧草供給,劉岱與喬瑁生惡而劍拔弩張,群雄之間已生罅隙,董卓之亂劇情進入第二階段——各自為戰!”

這樣一則系統公告突如其來,楊銳未想到董卓之亂劇情會如此之快便進入到了第二階段。

其實楊銳不知道的是,最初他與董卓大吵一陣只是一個開端,十八路諸侯在一起的時日已經不短了,早就積壓了為數不少的矛盾,在楊銳離開之後,這些矛盾便集中爆發了!而引爆這些矛盾的核心問題便是袁紹提議立劉虞為新君,打算仍舊定都洛陽之事。

董卓遷都的策略不但避開了群雄的兵鋒,而且還給群雄扔下了根骨頭,意欲引發群雄之間的矛盾,算盤可謂是打得不錯。不過當前的洛陽城以及河南尹npc民眾幾乎都被董卓遷移一空,地域之上可謂是百里無人煙,十分之荒涼,群雄之中大多數人也就沒把洛陽及河南尹當回事情。

實際上袁紹議立新君本來是得到韓馥支援的,不過韓馥不知道從哪裡得到的訊息,懷疑袁紹冊立劉虞為新皇帝之後便要以河南尹太守之職置換自己的冀州刺史職位,因此態度上便出現了反覆,這也是因為洛陽之地導致的一個矛盾。

而喬瑁與劉岱的矛盾也是由洛陽皇城的駐守所引起的,當時劉岱提議直接放棄洛陽皇城,認為沒有駐守的必要,而喬瑁則主張由十八路諸侯輪流駐守洛陽。

原本看似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引發了這兩路諸侯之間的激烈爭吵,到最後劉岱直接放出話來,他自己是不會前來駐守洛陽的,而等到喬瑁駐守洛陽的時候還要帶兵奪了喬瑁的老窩!

事態到這一步就有點兒過了,這二人都是有根基之人。喬瑁是東郡太守,劉岱則是兗州刺史,而且兩人的治所幾乎就在一城之內,平時自然是少不了接觸的。

在當前階段來講喬瑁手中的實力要更強一些,然而自從漢室改史為牧以來,刺史的前途明顯要高於太守。加之兩人的地盤原本就衝突,這也是二人矛盾的根源。

諸如此類的矛盾還有不少,可以說十八路諸侯已經到了一個矛盾的集中爆發期,董卓之亂劇情進入到第二階段也就不足為奇了,只是楊銳暫時不清楚這些而已。如今楊銳不在洛陽皇城,倒也正好避開了這些麻煩事情。

而且群雄相互生出間隙對於楊銳來講也不是壞事,系統公告之中並未提及他與袁紹爭吵破壞聯盟之事,說明此事與反董聯盟的分裂並無直接關係,至少表面上看來是如此的。

其實對於先後兩次與袁紹發生口角之事,楊銳一路上也深入自省過,現實中自己能不惹事就不惹事,多數時候都在忍讓。而隨著遊戲的發展,此時連楊銳自己都覺得在遊戲中的處事方式上發生了一些變化,有很多時候所面臨的情況使他不得不做出了一些改變......

卻說楊銳護送著少帝劉辯以及何太后等人。沿著黃河睡眠一路順流而下,大約用了5天時間便到達了濟南國地界,一路之上楊銳都是提早於船隊前方探查情況,穩妥起見還帶了10名5階盜賊頭目回來。

而且濟南國已是屬於青州地界,境內的局面還是比較平穩的,而且距離大山城也不是太遠。於是楊銳便選擇此處令眾人先行下了船,就此從陸路趕往大山城。

這一路之上楊銳也感覺到了青州的變化。幾乎所有的npc平民都在熱火朝天的採集各類資源,從事各類生產一類。已經完全看不到有流離失所的難民一類,這應該都是楊銳推行屯田制度以及設立資源兌換處產生的初步效果了。

為了掩人耳目起見,楊銳儘量降低聲勢,並沒有經過濟南國的各個城池,而是取濟南國與東阿縣交界處的一處黃河淺灘上了岸,接下來便在楊銳以及6500名先登勇士士卒的護送下,向著楊銳其中一處領地——葦塘鎮而去。

“此是何地?!烈陽州牧這是要把吾母子二人帶往何處?!”

在楊銳一行前行的過程中,何太后終於趁著楊銳出現在身旁的機會問道,她從在河陰縣開始就已經大概明白了當前的處境,即使她與少帝劉協被請上船的時候楊銳都未曾漏過一次面,更不用說向其解釋緣由了。

“回稟太后,之前洛陽一帶董卓活動猖獗,且當時形勢緊迫,故而烈陽妄自做主請兩位官家先行移駕青州避難,此時已經到了青州境內,還請太后贖罪。”楊銳敷衍道。

何太后雖然一臉的懷疑之色,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然而最終也沒有再說什麼,而是立即又換做了一副滿意的樣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