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七十四章 謀奪平縣 (第1/2頁)

加入書籤

河陰縣城東門起火,城內守軍誤以為不慎走水,時逢初春,寒意未消,士皆憊懶,因此前往撲火計程車卒寥寥無幾,到達東門的董卓士卒也被楊銳迅速清理一空。

楊銳與高順、張遼等諸將分別沿著城門樓左側的匝道上了城牆,過程中受到的抵抗屈指可數,自然是無法阻住眾人。楊銳登上城牆之後便迅速控制了左側一段城牆,近而先將河陰城南城門給控制了下來。

等到東城門火勢漸小,楊銳立即又率領所有部眾轉戰東城門,繼而向北城門殺去,這時候第二批渡河計程車卒也在陳琳的帶領下到達了河陰城東門,楊銳令其帶2000士卒駐守城門樓之後,便立即使用道風飛毯前往黃河南岸繼續接應士卒,並著高順、張遼於城牆上來回衝擊南、北城門樓。

鐵衛近侍士卒本就十分擅長城池攻防戰,高順拿下了北城門樓的同時,張遼也是復又奪回了南城門樓,至此河陰城東、南、北三處城門都到了楊銳的手中,城內守軍方始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然而在無大將統領的情況下,防禦、排程都很成問題,眾人都不清楚該如何抵擋才是。

由於戰鬥全部發生在城牆之上,城內並沒有一處衝突,以至於城內守軍並不清楚楊銳部眾的犀利,倒也不如何著慌,這時候西城門雖然還在守軍的掌控之下,但是並沒有出現逃跑的現象。

一直到楊銳將第三批渡河計程車卒,悉數登上河陰城牆之後,楊銳令張寧率部分士卒守北門,自己則與高順一起以迅雷之勢拿下了河陰城西城門。至此河陰城內守軍已經成為甕中之鱉!

而且在拿下各個城門的時候,楊銳部眾都是自城牆之上發起進攻,兼之攻擊非常犀利,各城門還未如何抵擋就被楊銳部眾給控制了下來,並未有一人逃出河陰縣城。這其中當然也有守軍誤判形勢的原因。

楊銳令高順、張寧、張遼、陳琳各自據守一城門。他自己則使用道風飛毯繼續往河岸處調兵,捱到楊銳將第四撥士卒引領到河陰縣城,各個將領在城牆上的防禦已是穩固下來。

之後楊銳依次將所有的渡河士卒悉數統轄到河陰縣城不提,最後又將武安國及其統帥的部卒、盜賊頭目士卒也全部渡過了黃河,河陽縣城以及黃河北岸已經再無楊銳一名士卒。

為了防止李傕等人迅速回援,楊銳仍舊讓船隊屯於孟津附近。並派了張天等手頭所有的10名初級、中級武將看管船隊,往來巡查於孟津一帶的黃河水面,以防北岸董卓部眾過河。

張天等武將是當初在下游統轄最後一批鐵衛近侍之時留下的,到目前遊戲階段,楊銳最初獲得的祁正、張天等數名武將已經大都升級到了中級武將。若是條件足夠的情況下,這些武將或許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實力。

卻說楊銳部眾將河陰城各城門、各城牆段都掌控在了手中,將整個河陰縣城圍得水洩不通,拿下河陰縣城已是易如反掌,只待楊銳排程完畢就可將城內董卓部眾清理乾淨,然而當楊銳處理完諸事回到河陰縣城的時候,陳琳卻道河陰縣令早已到了東城門內,欲見楊銳乞降。人已經被陳琳拿下置於城門樓別間之內。

楊銳攻城略地也不是第一回了,這還是第一次碰到主動乞降之事,何況還是處於董卓之亂劇情之中。一般情況下應該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才是。不管如何,楊銳還是將河陰縣縣令給提了上來,準備問個清楚。

“杜陽拜見烈陽將軍。”

河陰縣令見到楊銳之後,不等問及便主動言道,“素問烈陽將軍躬身於社稷,貴為討董群雄副盟主。今日親來取敝縣,吾若知之合當出門以獻之。以此儘早脫離董卓魔爪!今拜見來遲,還請烈陽將軍勿怪。”

楊銳聽河陰縣令杜陽所言。似乎早有相投之意,只是不清楚其言是否真實。不過如此一來楊銳就更加奇怪了,不知道為何杜陽縣令會有這樣反常的舉動,因此楊銳也不作何顏色,看其還有繼續言語的意思,楊銳也就傾耳相聽起來。

經過杜陽的一番解釋,楊銳終於明白了其中的一些緣由,原來杜陽有一名外甥,喚作韓浩的,目前正在河內太守王匡手下為從事,董卓獲知此事之後,曾經先後兩次宣杜陽前往商議,要杜陽將韓浩這名外甥給遊說過來,否則就要治罪於杜陽!

來龍去脈俱已清楚,如此看來杜陽選擇投降也就十分正常了,這時候楊銳才以待客之道應對之,客氣地與杜陽相聊一番,之後又將河陰縣城接納下來。

“系統提示:恭喜玩家烈陽成功奪取董卓陣營領地——河陰縣城(中型城池),您獲得劇情功勳值獎勵點,劇情積分值獎勵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