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一十九章 節點式推進 (第1/2頁)

加入書籤

楊銳回到大山城後主動發了資訊給cu聯盟,很快對方就派人前來將本月協商交易的馬匹交易了回去。

這十多天時間內池中總計從大山城超級市場上取下了2300多匹高價馬匹掛單,它們是楊銳在西涼捕馬的全部收穫,總計付出市場手續費用100金幣多一點而已,而楊銳只出售了其中的1000馬匹給cu聯盟,交易額卻達到了金幣。

在楊銳離開的這些天裡,大山城騎兵和葦塘鎮水卒加大災民、流民蒐集的行動也取得了不小效果,透過葦塘鎮源源不斷收攏而來的領民數量達到了2600多人,而騎兵隊伍收攏回來的領民數量則超過了4000人,此外還有大山城內特殊建築難民營所刷出的300多名領民,以及200多名新生嬰兒。

這些人口來源不斷地為大山城和其餘各鎮補充著領民,但是尚未使得這些領地人口達到上限。大山城升級為小城之後人口上限達到了10萬人,而近期楊銳又將葦塘村、下墨村都升級到了高階鎮,兩處的人口上限都達到了4萬人,再加上蔣集五屯小鎮的1萬人,楊銳名下領地的人口容量一下達到了19萬人之多。

而楊銳現在擁有的領民數量也只不過才堪堪突破12萬人而已,這其中還包括兩次使用黃巾轉職令而強行增長出來的2萬黃巾士卒,距離上限仍舊有著近7萬人的缺口。而且這還不是人口瓶頸,大山城隨時都可以升級為中型城池,到時領民上限很可能還會翻倍,一下就能增加10萬上限,因此楊銳領地內領民的缺口還是很大的。

一直以來也正是由於巨大的人口優勢,楊銳領地的各項指數才比其他玩家領地要高出不少來,楊銳在世界排行榜上和三國文明區排行榜上也都高居榜首沒有動搖過,這也充分說明了領民數量的重要性。

其他大型的玩家勢力雖然人手足足夠。但是由於領地等級的原因受到領民數量瓶頸的限制,這些人手並不能歸於同一領地或者同一人之下,領地排名自然比不上楊銳!

此時即使一個玩家組織建立了很多塊領地,也無法被系統承認為同一勢力的。而且這一限制很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一直到東漢集權覆滅,群雄並起的時代為止。

而楊銳想要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把握好這段時間儘可能多的收攏人口,發展領地,甚至奪取地盤成就一方霸主!這與他初入遊戲的初衷相比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然而也許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吧!

除去領民數量的可觀增長之外,大山城的糧食生產又有提升。在楊銳的重視下,此前就轉移了不少領民增加到種植業當中,包括新收攏的領民也大都投入到了糧食生產當中。短短十餘天時間裡,新開拓荒地面積就達到了1萬多畝,總面積突破了21萬畝,每天的糧食產量又有大幅增加。

同時有著孫乾的技能輔助,又有特殊建築龍王廟的功勞。各種種植條件優良,甘薯的畝產量也出現了大幅的上漲,整體增產大約五分之一左右,有些地塊甚至超過了30單位/畝(4天週期),相比同時期旱情嚴重的大漢全境畝產平均水平來講,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值得一提的是,楊銳俘獲回來的匈奴人。在大半被黃巾轉職令強行轉化為了黃巾士卒之外,剩餘的幾乎全部都是女子以及孩童,她們被楊銳安排到黑龍潭外側住宅區域之後,竟然也慢慢適應了環境,自覺地種起了莊稼來,基本上已經能夠滿足自己自足。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此前他們生活在河套及以北地區的時候,就學會了從事農業種植,而且相比當時黃巾俘虜的狂信而言,匈奴俘虜們在到達大山城之後便成為了黃名中立人群,這也是她們能夠接受楊銳安排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除去糧食生產之外。大山城其他各項基礎生產也都在有序地進行,木材、石料、鐵礦等的產量也是穩中有升,而諸如釀酒、戈船建造、靈芝種植、精鐵羽箭等特色產業方面楊銳也非常重視,其產出也在穩步提升之中。

領地發展平穩,後方穩固,楊銳也就放心再次前往西涼刷怪,不過在離開之前楊銳將所獲的技能書和裝備等物品都交給了王海,並交代一旦有士卒和武將達到升階或者轉職條件便立即使用。

同時,楊銳在路過鉅平縣城時前去拜會了一下新上任的嚴縣令,兩人免不了結交一番,嚴縣令擺酒設宴款待楊銳一番當在情理之中,席間的氣氛也很是融洽,楊銳與嚴縣令二人的關係算是初步建立了起來,由此大山城更少了一份後顧之憂。

再次到達西涼樂都小城之後,楊銳又輕車熟路地重複起了每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