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零七章 趕回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接收到大山城即將遭受攻擊的系統提示之後,楊銳無論如何也不能淡然處之了,他一邊召集了高順、張寧、程昱、孫乾幾人緊急商量此事,一邊將一眾初級武將、弓箭手向納戒以及小乾坤袋中置放。

“烈陽不必過分擔心,如今大山城內還有初級武將十數名,各階位弓箭手七八百名,步卒數量更是不少,其中僅僅那一萬名黃巾士卒,配合關卡的防禦,應該也能阻擋對方一陣子了。

而且此地距離大山城雖遠,但是烈陽卻有著道風飛毯作為代步工具,全力趕路的情況下,未嘗不能及時趕到大山城... ...”

楊銳將大山城當前面臨的狀況向高順等人做了簡要說明,程昱聽後便即開口道。

“正是如此!如今吾方的位置在朔方舊城以北三四百公里處,以道風飛毯的速度,烈陽刺史若是直接趕回大山城是來不及的,但是可以趕往最近的幾處城市,然後再利用傳送陣回大山城!

而據孫乾分析,此地附近的幾座大漢城池中,要數上郡距離此地最近,只需經由朔方舊城,過河套平原便可到達,其中地形也是最為平坦的一條道路,正常馬速情況下大約三四個遊戲日時間便可趕到上郡,使用道風飛毯也就大半日時間!

但是當前由於羌胡叛亂的影響,這一條道並不十分安全,即使能夠達到上郡,其傳送陣是否還能夠正常使用也將是一個問題!

而第二條路便是由此處向東,經由九原、雲中、折向向南經過雁門,進入代縣境內。這一條路雖然地形崎嶇,行動起來十分不便,正常騎馬的情況下七八日都未必能夠達到,不過卻是十分保險的選擇,代縣的傳送陣定然能用的!

同時烈陽刺史有著道風飛毯相助,受到地形限制並不大。相信一日之內趕到代縣還是很有把握的。”

程昱提出建議的同時,孫乾也利用對行政地理的熟悉給楊銳提供了兩個選擇,分析十分細緻。不得不說,有著程昱、孫乾兩人從旁協助。使得楊銳輕鬆了很多!

從一開始楊銳便想到了利用道風飛毯趕往某處城池,爾後再利用傳送陣趕回大山城的,這也是他急於轉移初級武將和步卒到納戒之中的原因。然而楊銳卻沒有想到限制會這麼多,而且距離最近的城池趕過去都要如此長時間!

幸而有孫乾的提示,最終楊銳選擇了趕往代縣!將一眾初級武將和弓箭手置放到小乾坤袋和納戒之中後,剩餘的5階盜賊頭目楊銳全部留了下來,包括所有的騎兵在內,全部交給了高順來統領!

這也是楊銳反覆權衡之後的決定,若是沒有騎兵的拖累,將高順帶在身邊的情況下。在接下來的大山城防禦戰中必然是一大助力!然而楊銳的近2000名4階騎兵此時卻是需要一員將領來率領,當前楊銳手中的人選之中無疑高順是最合適的了... ...

即使有著高順率領,同時楊銳還將盜賊頭目留給了高順負責偵查任務,但是要高順一個人在匈奴區域內再有所建樹並不現實,若是將2000騎兵全部換做陷陣營士卒的話還有可能!

因此在離開之前。楊銳就與高順約定了將代縣作為匯合地點,等楊銳騰出手來便來接應。同時楊銳也沒有忘記給高順拿出了足夠多的糧食、金錢等,以供其途中的消耗,這才匆忙踏上了去往代縣的道路。

去代縣的方向很好掌握,此前孫乾就對楊銳有過提示,只需要一直沿著黃河河道附近東南方向直行便可,一直到達長城為止。再沿長城而行便可達到雁門,過了雁門便是代縣之地了!因此楊銳只需不停地向道風飛毯之中注入內力,催動其沿著這一路徑前行即可。

此時在道風飛毯之上,楊銳也終於有時間考慮一下這一次突如其來的遭襲事件了。

首先,這次對大山城發動攻擊之人叫做大風歌,但是此人很大程度上應該是別人的工具而已。真正策劃此事的應該另有人在才是,否則區區一個高階鎮領地又如何會有實力挑戰“天下第一城”呢!?

高階鎮領地最高人口上限是人,若是人口均衡的領地,其中能夠參與戰鬥計程車卒數量又能有多少呢?!而不出意外的話,楊銳相信這次大風歌肯定會帶著滿員人前來攻城的。這一點也將很快便能夠得到驗證。

楊銳甚至有理由懷疑,此事背後始作俑者之人,很可能便是出自本次與楊銳前來征討匈奴的六大玩家勢力之人!也只有這些人最瞭解楊銳的行蹤,同時也知道楊銳帶了不少兵力出來,而且時機把握得又是如此巧合,楊銳也就難免有此疑惑了!

這讓楊銳聯想到了黃巾起義劇情中大山鎮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