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攜手程昱 (第1/2頁)

加入書籤

程昱曾經在大山鎮葫蘆谷內前前後後住了三年左右(連同劇情推進算在內)的時間,當初離開時更是一手促使李東率先投靠於楊銳麾下,這才有了後來幾名初級武將的歸附!即使楊銳對此不是很清楚,卻也能夠感覺出一些。由此,自然態度不同!

“卻原來是烈陽來了!”

對於楊銳的出現,程昱剛剛從鮑信口中聽到時還是頗為意外的,如今親眼見到,不覺仔細看了兩眼,爾後微笑著點了點頭,看似隨便的一句話卻是透露著熟稔。

在座的諸人這才清楚楊銳與程昱之間本已相熟的事情,各自把酒之時不免會多勸上一杯!

“幾位將軍前來馳援多有顛簸,些許心意還請諸位將軍收下!”

酒過數巡,陳縣令又拿出了三個小木盒,各自送給鮑信、楊銳、于禁三人以表謝意!也算是一種變相的任務獎勵吧!不過這一桌慶功宴時間上本就不太適宜,陳縣令也就僅僅表示一下熱情而已,所以諸人都未多飲,便各自散去休息了!

楊銳則很默契地與程昱一起來到了縣丞府中。自從縣丞王度欲投黃巾而被程昱識破以來,陳縣令特地將縣丞府交由程昱來使用,暫時行使部分縣丞的權利,以更好的抵禦黃巾的進攻!

“昔日一別之後,昱嘗每每記起於葫蘆谷內讀書的時日,當時於烈陽處多有打攪,並受烈陽不少饋贈,在此謝過烈陽了!”

程昱帶楊銳至縣丞府書房之中,在案几之前隨意坐了下來。

“先生過於見外了!能得先生教化是吾等偏山僻壤的榮幸,自先生離開之後,烈陽也是每每十分掛懷的... ...”

兩人相互敘舊了幾句之後,程昱將話題一轉,談到了目前的黃巾局勢上面。

“對於抗擊黃巾賊眾,不知烈陽有何打算?是準備與鮑信同去為漢廷供職麼?”

楊銳不清楚程昱為何會有此一問,稍稍思索之後。還是照實說了。

“烈陽本次與濟北相大人同來馳援東阿,一是因為機緣巧合之下,烈陽恰好識得了鮑信、于禁二位名將,心生相惜,才主動交往,並應邀前來馳援東阿;另一方面,烈陽前來東阿,也是聽聞先生在東阿的舉動之後,想要前來探望一番的... ...”

楊銳的第二點理由說出,程昱卻是聞之一笑。不知是否真地領會了楊銳的意思。

“至於接下來的打算。烈陽並未準備前往漢廷供職!還請先生多多指教!”

程昱聽罷。點了點頭道,“烈陽如此打算倒也合乎時宜!”

說到這裡,程昱竟是起身而去,親自去泡了兩杯茶水過來。之後才又重新坐下。

“那烈陽覺得黃巾賊眾起義形勢將會如何發展?”

作為一名玩家,被問及這樣的問題自然會有一大堆的答案!楊銳從數個方面詳細做了分析,包括髮動時機、起義主體、領導方式等,最後給出了程昱一個答案,那就是黃巾必敗!

楊銳的一段話把程昱聽得直點頭,本以為程昱會大為認同的,誰知程昱接下來的話卻出乎了楊銳的預料。

“烈陽所論句句在理,相信黃巾賊眾的下場也正入烈陽所說的,相差不會太大!而烈陽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心!”

程昱嚐了一口茶水。然後繼續道,“自古得民心則得天下,吾觀黃巾賊眾雖然存在著很多稚嫩、不足之處,然而在賊眾動亂之前,太平道於兗州、青州、徐州一帶宣揚、佈道卻是非常深入。前期做了不少救死扶傷的善事,因此也算是深入人心!”

“哦?”

楊銳沒想到程昱會有如此一說,更不清楚他的用意何在了。

“凡是關乎民心之事,就像在泥土中埋下了一粒種子,只要環境適宜,隨時都會發芽!黃巾賊眾亦是如此,想來其也非朝夕可以平息的!尤其是兗州周邊,以吾之觀察,即使黃巾短暫平息,也說不得將來還會復起!烈陽以為呢?”

“這... ...”

楊銳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方才他還言之鑿鑿地分析了一大堆黃巾必敗的論斷,這會兒考慮之下,確實對後期黃巾的活動有所忽略了!

仔細想想,程昱的說法並不錯,即使現實歷史上,黃巾起義之後10餘年裡都一直不斷有黃巾復起!尤其是兗州、青州、徐州一帶,也正如程昱所說的,很長時間之後黃巾才真正平息下去!

“所謂除惡務盡,昱欲以雷霆手段將東阿縣、鉅平縣、甚至泰山一郡、抑或整個兗州境內的黃巾一網掃盡,讓黃巾這枚種子不復再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