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章 糧食 (第1/2頁)

加入書籤

快到中午的時候,大山村終於建好了兩處低階茅草屋,加上系統自帶的一處,以及村議政中心的房屋,足夠安頓20人了!每處茅草屋消耗木材5單位,兩處民居總計消耗掉木材10單位.

楊銳一邊忙活,腦海中也在協調著資源與勞力情況。

目前大山村的第一要位任務肯定要圍繞糧食生產展開,必須要投入最大精力。系統贈與的糧食只有100單位,按照每人每天消耗1單位糧食計算,隨著人數的增長,滿打滿算也不夠4天的用量!

而遊戲初期糧食的生產週期就是4天!也就是說,即使現在開始種植一批作物,也得到4天之後才能成熟,這中間很可能會出現缺少糧食的境況!

當前若是缺糧的情況下,補救的方法有兩三種可以考慮,一是尋找野果之類,貼補糧食消耗,這也是最現實的一種途徑;其次,可以透過金錢在系統城市裡購買糧食;最後,可以考慮一下黑龍潭是否適合捕魚,這方面倒是要請教一下王海了。

楊銳第二位要考慮的便是住房問題,民居的數量最低要滿足每天重新整理的流民數量,這樣才不至於有流民因為居住條件限制而流失掉!相應的每處住房都要消耗5單位木材,必須儘快建立伐木場保證木材的生產,否則也只能透過金錢購買了!

當然了,木材的採伐是楊銳前期規劃中的重點之一,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目前建築的需求這麼簡單。由於朝廷的一些斂財動作,使得黃巾起義前的幾年裡木材價格一飆再飆,這些都是楊銳所熟悉的,當然要好好利用起來!

“烈陽少爺,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9位流民重新整理在大山村範圍之內,並順利地登記了戶籍,大山村村民數量已經達到13,請少爺吩咐。”王海帶著兩位新入籍的村民來到楊銳的面前彙報道。

王海本來也是跟著楊銳和其他村民一起修建茅草屋的,不過老胳膊老腿的,效率實在不是太高,於是楊銳便安排他專門去接待重新整理的流民,並尋覓附近的野果。

換了這個工作之後,王海做得倒是不錯,不但所有重新整理的流民都被帶了回來,還發現了一大片的野果,看其規模足夠補貼大山村村民兩三天的口糧了!

“哦?已經有13位村民了?”楊銳稍一思量,便道,“現在民居的數量基本上夠今天的需求了,下面的時間所有村民都跟我一起去開荒土地,準備耕種!”

楊銳剛剛計算過,現存木材的數量還足夠三四天建房的用度,而糧食則是刻不容緩的,於是便決定將所有的村民都投入到糧食生產中去。

“我的打算是,所有的村民們大體分成兩撥,一撥人負責開墾、整理土地,另一撥人跟隨播種,每整理一畝土地出來,便立即種植甘薯!

這樣做雖然效率不是最高的,但是目前來講保證糧食的及時收穫很是關鍵!早一點種上作物,就早一點收穫,就有可能避免一次糧食短缺!

大家有什麼意見麼?如果沒有意見就一起下手吧!”

匯聚在一起的十餘個村民被楊銳問的一愣!村長還需要爭取大家的意見麼?這可是他們從未經歷過的,於是慌不迭的應和起來,“一切聽從主公(烈陽村長)的安排!”

楊銳和除王海之外的11個村民一起來到村落的北部,與大家夥兒一起動手開起了荒。而王海則繼續被派去尋找野外糧食資源,順便接收重新整理出來的流民。

議政室以北方向這塊兒地方暫時被楊銳規劃為農田,村居則全部都建在了議政室靠東南的一側,西北兩三公里有一處小樹林則可以作為初期伐木場的場地。

內谷的土地貧瘠主要原因便是小砂石太多,整理起來倒並不怎麼費力氣。很快,一畝土地被整理出來,楊銳估計了一下勞動速度,立即分出去三人進行甘薯的插秧工作,剩下的一撥人則繼續開荒土地。

如此勞作下來,兩撥人花費的時間倒也差不多,往往是這邊剛開荒完一畝土地,那邊插秧的也差不多很快便跟上了進度。

中間,楊銳抽時間下線做了午飯,兩支隊伍分別由10級的陳平、陳立兩兄弟帶領著,倒也不用擔心出什麼問題。

這次小惠仍然是線上狀態,不過楊銳給她準備的早飯卻是被吃光了,看來她是下線過一次的!楊銳知道小惠這會兒肯定是十分著迷遊戲,給她又準備了午飯後便沒有打攪她。

再次上線的時候,荒地已經被開發整理出來三四畝之多,甘薯的插秧工作也隨之完成了十之*。而勞作的隊伍中又多出了3人,被安排在開荒土地的隊伍之中,都是楊銳下線期間王海收攏的新重新整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