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十五章 湖山莫愁 (第1/3頁)

加入書籤

顧安琪忙著宣傳修建公墓的事,明十四陵的事不能讓她知道,否則她就是在沒心眼也能猜到我們是誰,蕭連山幾乎是寸步不離跟著顧安琪鞍前馬後。

手機端閱讀請登陸m.Zhuaji.org

我估計秋諾要反應過來還需要一段時間,剛好可以好好想想那副對聯裡面隱藏的玄機。

一笑賜封湖山候。

醉臥六朝莫言愁。

橫批:天下公道

越千玲特意翻閱過明史,洪武年間並沒有關於關於封賜湖山候的記載,事實上仔細想想跟隨朱元璋居功至偉的李善長到最後也不過封公爵之位,可見朱元璋在封侯拜相問題上有多慎重,越是這樣更讓我覺得封一個御瓷官侯爵之位太離奇。

可是我和越千玲看著對聯好幾天了,從對聯的字面意思上看,也和朱爺說他先祖的典故一樣,如果朱元璋真把線索藏著這兩句對聯之中,一定還有其他意思才對。

“雁回哥,你說這兩句對聯是不是字謎啊?”越千玲想了想靈機一動問我。

“絕對不可能!”我搖頭很肯定的否決了她的設想。“你想,如果是字謎的話,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能人異士實在太多,恐怕朱元璋都沒想到最後破解大爺海明十四陵的人會是我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既然我們可以,就還有其他人也能做到。”

“也對,如果是字謎,相當於朱元璋就把明十四陵的線索公之於眾了,他絕對不會這樣大意。”越千玲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不過你這想法雖然不對,但是從另一面也說明,如果這對聯真是明十四陵的線索,那玄機就隱藏在這兩句對聯的原意之中。”

“第一句還好理解,應該是說朱元璋得到九龍公道杯龍顏大悅,賜封朱爺先祖湖山候爵位。”越千玲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對聯上。“可第二句似乎有些突兀了,醉臥六朝莫言愁……我理解的是九龍公道杯就酒具,六朝古都在當時是指朱元璋的帝都金陵,合在一起是君臣在金陵舉杯共飲沒有任何憂愁。”

我揉著額頭來回走了幾步,事實上我和越千玲想的一樣,第二句怎麼看都有些奇怪和說不通的地方,我忽然停在越千玲面前說。

“這兩句對聯會不會是指的某一處地名?”

“那就更麻煩了,我也有按照這個思路去想過,可是這兩句對聯裡提到了兩個地名,一個是湖山,一個是六朝。”越千玲抬頭對我說。“六朝好理解就是現在的金陵,湖山我翻查過,在金陵的確有湖山,位於金陵城東大約,由三列山組成。”

“那就不對了,一條線索裡面提及兩個地名,我們之前破解明十四陵線索時候從沒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而且這兩個地方範圍都太大,一座城三列山。”我又搖了搖頭坐回到越千玲身邊。“你既然翻查過資料,這兩個地方有什麼聯絡嗎?”

“沒有,我查過洪武年間所有關於湖山的記載,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在明史裡面幾乎沒有被提及過,而且湖山被挖掘開發過,如果真有明十四陵早就應該被發現了。”

“那就不應該是指的地名,朱元璋也不會簡單到把和明十四陵有關的地名直接寫出來。”我深吸一口氣冥思苦想半天喃喃自語。“這兩句話裡面又沒時間也沒地點,朱元璋留下這對聯到底是想告訴後世帝王什麼呢?”

“還有這橫批,天下公道,我的理解是朱元璋借用九龍杯告誡文武百官謙受益,滿招損,而公道自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朱元璋寫下天下公道。”越千玲心平氣和的對我說完後,還是不解的樣子。“可是這橫批和這對聯要表達的意思完全不相稱啊。”

我們正在為這兩句對聯焦頭爛額的時候,蕭連山沉重臉走見來,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看上去比我和越千玲還要煩躁,重重坐在沙發上發呆。

“將軍?何事讓你如此煩悶不堪?”我全當時苦中作樂,戲謔的笑著問。

“哥,你就別尋我開心了。”蕭連山揉著頭樣子有氣無力,像丟了魂似的。

“連山,你怎麼了?你不是跟著安琪在做修建墓地宣傳的事嗎?”越千玲好意的問他。“今天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

“她讓我回來的,說是宣傳的事不用我幫忙,讓我以後別再跟著她。”蕭連山揚起頭靠在沙發上一臉愁容。

“呵呵,我就給你說過,你就是不聽。”我搖頭苦笑不以為然的說。“你才認識安琪幾天啊,她現在和我們走在一起是因為志同道合想阻止魏雍和秋諾,你呢,你天天這樣跟著她,白痴也能看出來你在想什麼,換了誰也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