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十五章 陰謀敗露,烽火硝煙內外連 (第1/3頁)

加入書籤

“金銀,死囚,盜匪,城主,命令”皇上月政在書房內來回踱著方步,暗自思忖著這封書信中所寫的關鍵字詞,心中想要理清紛亂的頭緒。

被召來的宰相月文安,此刻正側立一旁,反覆閱讀著手中的書信。他平生足智多謀,做事光明磊落,深得皇上月政的賞識。

“皇上,依臣來看,此封書信所言之事過於蹊蹺,不得不令人懷疑其真實性。”宰相月文安有著不同的理解。

“說。”皇上月政有心聽取宰相月文安的意見。

“首先,在皇上英明的統治下,我國國富民安,到處歌舞昇平,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情形。各位城主恪盡職守,將每座城池都管理的井井有條,這樣的環境中,不可能孕育反叛之心。

其次,雖然前段時間,確聞紅月城外有盜匪出沒。但在紅月城主月飛的清剿之下,並沒有形成氣候,況且,就盜匪所劫掠的那些金銀,估計還抵不上各位城主每年得到的賞賜,又豈是他們能看到眼中去的?

再者,我國每年被判死罪的人數並不多,要想一下集齊五百名死囚,並非易事。而僅憑那區區五百人,又能掀起什麼風浪。

最重要的是,各位城主都是月家的子孫,祖宗的訓誡深入人心,所處的位置全憑各自的能力所得,絕對不可能生有異心。“宰相月文安從七月國的現狀作出分析。

“有一定道理,但是如若此事屬實。又該如何解釋?”皇上月政接著問道。

“果真如此,那情況可就萬分危急了。想要叛亂,必定會招兵買馬,置辦大量武器。所需錢財非常巨大,所以才會需要盜匪劫掠,增加金錢來源。

盜匪不能與軍隊正面對戰,卻能潛入城池,騷擾普通民眾,增加不安定因素,動搖民心。

隱藏至深,一直不被察覺,證明這位城主心思縝密,行動小心。沒有必勝的把握。他定然不會貿然發動叛亂。而一旦叛亂開始。則我國危已。“宰相月文安將後果說得極為可怕。

“既然如此。寧信其有,總不至於將來措手不及,造成亡國之痛!”皇上月政將手重重的拍在書桌上。哪怕手足相殘,也要將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皇上英明!”宰相月文安連忙稱讚,畢竟順著皇上的意思,是沒有錯的。

“愛卿可有良策?“皇上月政雖然決定著手準備,但是具體方法,還要靠宰相月文安來制定。

“皇上,依臣的意思,可以先收回各城主手中的虎符,令他們失去調動軍隊的權力。沒有軍隊,想要反叛的人就無計可施。接著。再大赦天下,藉機暗中派人查詢各個城池中死囚的去向,必定能夠查出真相。將想要反叛的城主繩之以法。“宰相月文安立刻將自己所想到的方法說出來。

“收回虎符,會不會打草驚蛇?迫使他們提前造反?“皇上月政有些擔心。

“皇上放心,想要造反的城主,此刻必定準備不充分,就算真的迫使他提前行動,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危害。“宰相月文安回答道。

“難道愛卿就沒有更好的辦法麼?”皇上月政還是感到有所顧忌,畢竟即便是很快能平定叛亂,也會給普通的民眾造成難以彌補的災難。

“那就只有想辦法將所有城主召回皇宮,進行軟禁,同時派人蒐集證據,確定想要叛亂的城主。可是目前皇宮並無任何重大的事情,沒有召各位城主進宮的理由,同樣會引起懷疑。如果等待好的時機,那就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反而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做準備,只怕到時更難對付。”宰相月文安說道。

“那就只能立刻收回虎符。愛卿速去做好平定叛亂的準備。”皇上月政在心中衡量了兩種方法所產生的後果,最終選擇了較為容易解決的方法。

“臣,遵旨。”宰相月文安行禮退出,做準備去了。

從皇宮出發的使臣,奔赴各個城池,宣讀皇上收回虎符的旨意。雖然城主們大都心有不甘,卻又不能抗旨,只好交出虎符。

但是,在綠月城,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國國泰民安,各城主無需再掌握兵權,即刻交還虎符,…….”使者朗聲誦讀著。

“胡說!皇上怎麼會有這樣的旨意?定是你這使臣假傳聖旨,意圖不軌。”‘月平峰’還沒有聽使臣讀完聖旨,就破口大罵。

“綠月城主,注意你的言辭。皇上的旨意如此,你要不遵守,就是抗旨!”使臣倒也顯得不亢不卑。

“抗旨?我要是不交出虎符,你能怎樣?”‘月平峰’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月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