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4章 伴君如伴虎 (第1/2頁)

加入書籤

雖然陳靖韜的話滴水不漏,嘉靖帝也十分受用,但他並不打算直接結束這個話題。

看了眼埋著頭的陳靖韜後,皇帝再度開口,“聽你的意思,是朕用錯了嚴嵩,嚴嵩用錯了下面的人,下面的人做錯事,引來天怒了?”

陳靖韜趕忙將腦袋壓低了幾分。

哪怕他平日裡心態沉穩,但此時也免不了有些慌神。

如今皇帝明著把鍋甩給嚴嵩,陳靖韜要是不想惹皇帝生氣,自然接著皇帝的話茬說下去就好。

但現如今,他卻不太敢開口。

嚴嵩是誰,那可是內閣首輔啊,嚴黨之首!

如果自己直接順著皇帝的話茬說下去,表明就是嚴嵩的過錯才引來上天的不滿,這話萬一傳到嚴嵩的耳朵裡,免不了會被嚴嵩記恨。

雖然陳靖韜對於嚴嵩父子貪心斂財的行為十分不滿,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有能耐跟嚴黨作對!

哪怕嚴嵩被皇帝懲治,但他還有一個權勢滔天的兒子呢,後邊還有一大堆嚴黨成員呢。

他們要想對付自己,那實在是太簡單了。

不知不覺,陳靖韜額頭已經滋生起了些許汗水,咬著牙道:“上天行事,微臣無從得知,是嚴閣老亦或是其他人犯錯,在下更不知曉。”

陳靖韜這是在表明,誰犯錯了,上天就懲治誰,至於這個人是嚴嵩還是其他人,他都不知曉。

嘉靖帝眯著眼睛看了眼陳靖韜。

他知道,眼前這個道士還不敢明著跟嚴嵩作對。

不過這也正常,一個不入品級的道士,甚至連官都算不上,讓他開口點出是嚴嵩犯錯,實在是太為難他了。

思索一下,嘉靖帝再度開口,“你覺得這是天罰,是上天懲治惡人,還是說,這從頭到尾都是人禍,是下邊的人,吃了豹子膽,去把提拔毀了,來推行改稻為桑的事?”

隨著聲音入耳,陳靖韜渾身汗毛髮涼,雖然他看不見,但卻能明顯感知到,一雙猶如深淵一般的眼睛,正死死盯著自己。

陳靖韜閉口,不敢言語。

如果是天罰還好,那是上天懲治罪人,凡人無從干涉。

但如果是人禍,那未免就太大膽了些了!

至於是天怒還是人為,陳靖韜覺得,這位皇帝心中已經有了定論。

但陳靖韜卻不敢開這個口,畢竟事情實在太大,自己一句話可能就會牽連上很多人,也可能會被很多人記恨。

思索一下後,陳靖韜回應道:“此事微臣也無法得知,還需聖上派人調查清楚為好。”

此時的陳靖韜只能繼續糊塗下去,問就是不知道,絕對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被留下話柄!

嘉靖帝不緊不慢的再度開口,“依你所言,該派誰去查?”

陳靖韜腦海瘋狂轉動,只感覺後背沾滿了汗水。

他覺得,跟皇帝討論這種事,就像是在打太極,推來推去的,感覺沒有發力,但每句話又十分厲害。

而眼下這個問題,無疑又是一道送命題。

派誰去?

能調查這種事情的人,身份地位都不能太低。

而高階官員,基本上後背都有自己的黨派。

讓清流黨的人去查,比如徐階、張居正,那就是惹到了嚴黨。

讓嚴黨去查,那又惹到了清流黨。

如果讓司禮監去查,那原本事不關己的司禮監被牽連進來,自己又遭司禮監的記恨。

說誰都是錯的!

思索一下,陳靖韜想了個折中的說辭,“微臣以為,派誰去查都無關緊要,真相遲早會水落石出,相比之下,還是切莫讓此事影響至大明的根基才好。”

“倘若陛下真要徹查,得了真相後,再遣派他人繼續施行改稻為桑,短時間內依舊無法得到任何收益。”

“相比此事,微臣斗膽諫言,陛下應當將重點放在東南對倭寇的騷擾,以及北境的戰事。”

“切莫因為這事,惹得軍餉籌備不齊,糧草供應不全,惹得軍將無心戰事才好,畢竟九州良田、黎民可以隨著時間而恢復,但戰事卻不行,切莫因此而動搖大明根基。”

陳靖韜回應了皇帝的人選抉擇後,又趕緊將話題轉移。

這堤毀淹田的事情,他實在是不想繼續談論了,每句話感覺都是絕殺,一句錯便可能引來天大的危險。

嘉靖帝卻似乎並不想直接轉移,而是似乎有些怒氣的道:“照你這麼說,難不成九州百姓就不是朕的子民,隨他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