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89章 這廝不死,儒家難安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七夕的聖考。

顏青中彷彿就是文壇中的那輪明月。

天下各地都在討論著顏青中的共治儒學。

哪怕是一個黔首,也知道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

這種勢,是個皇帝都在害怕。

魏國皇帝,已經成為了一個傀儡,害怕也不濟於事。

吳國就不一樣了。

兵聖世家和道聖世家並沒有想控制吳國。

相反在兩個世家的保護下,吳國皇帝的權威很大。

可在這股大家都在追捧共治儒學的大勢下。

吳國皇帝夜不能寐。

暗中以私人的身份發信給夏皇詢問計策。

面對吳國皇帝的詢問,夏皇大發善心的安撫了一二。

說實話,若不是林草給的計策。

他現在比吳國皇帝好不到哪裡去。

這種勢,實在太駭人了。

共治儒學,著實是給了儒家一個不錯的藉口。

之前他們架空皇帝,還會害怕別人抓住把柄批判。

可共治儒學一出,他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架空皇帝,做國家的主人。

從此,沒有人能從大義上挑他們的毛病。

也正是這個原因。

聖院的董仲舒才沒有表態什麼。

畢竟,這個對他們儒家的好處不可估量的。

他們的野心,需要一個冠冕堂皇的大義。

七夕之後。

孔中箜等人的行動果然如林草所料。

在十五大朝會上,孔中箜提出了共治儒學治理國家的要求。

這個提議一出,基本所有的儒家文臣都贊同了。

第一次,夏皇的臉色很難看,直接拒絕了。

可孔中箜等儒家文人不死心,第二天再次提出,並深情懇切的請求夏皇能採納他們的諫議、

最後的結果,夏皇還是拒絕了。

孔中箜等人並不氣餒,繼續提出。

連續十個朝會,孔中箜等人鍥而不捨逼夏皇。

夏皇也從一開始的強硬拒絕,到最後的默然。

給人的感覺,好像是在逃避。

連續二十天後,夏皇好像是逃無可逃。

一次朝會後,夏皇召見了孔中箜等儒家高層。

這一次召見之後,夏皇的態度變了一個樣。

他們之間說了什麼別人不知道。

只不過從儒家文臣臉上的笑容可以看出。

這些人,貌似是將夏皇給說服了。

夏皇態度開始轉變。

從一開始厭惡,變成了認可讚賞。

八月上旬將要過去的時候,一次早朝上夏皇提出更改科舉內容,將共治儒學新增進去。

內容比重,夏皇建議佔百分之二十。

夏皇這話,頓時掀起了驚濤駭浪。

科舉內容,向來不可輕舉妄動。

人族數千年以來,科舉內容都沒改動過幾次。

最近一次的更改,還是因為董仲舒這個人。

這次的更改,是將董仲舒的讖緯儒學新增進去。

哪怕是董仲舒,在經義策論中也不過是佔百分之五。

可這次,共治儒學佔比卻是百分之二十。

這無疑是投下一枚核彈啊。

不過,這種情況是儒家高層樂意看到的。

一旦皇帝將共治儒學新增進去,就代表共治儒學成為了儒家正統思想。

以後他們的行為,也就有了大義的保護。

因此,群臣上反對者寥寥無幾。

大部分,都是贊同的。

見孔中箜等人同意。

夏皇當下就讓他們擬定一個章程。

面對夏皇的這個要求,孔中箜等人欣然應下。

下朝之後。

夏皇立刻動用人手將這個訊息散佈出去。

這下,整個天下彷彿是一壺煮開的水,轟然沸騰。

一開始,還有人高興不已。

可當有智者指出其中的弊端之後,底層文人笑不出來了。

聖言、詩詞還好說,並沒有變動多少。

可舉人考的經義,進士考的策論中,五分之一的佔比足以讓科舉內容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他們苦讀幾十年,不就是想成為一個文人?

可是現在,科舉內容改變直接讓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