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2頁 (第1/2頁)

加入書籤

向野總算放下心來,「行行行,不愧是言姐,還是小的見識淺薄,多餘擔心了!」

吳小言抱拳回禮,繼續說:「況且我手上好多做配偶移民的客人,都是跟了我好幾年的,我辭職了公司留不住他們的。以前我道德高尚不接私單,現在可好了,老孃就要把這些客人都帶走接私單!卷死他!」

南漪聽完笑了。不得不說,她還是很瞭解吳小言的。

而向野聽到這條條清晰的發言,一時震驚到說不出話,原來他離開的這三年,吳小言也變了許多。她並不是絲毫沒有長進,反而從前大家不認可的那些「無法共情」、「沒眼力見」、「鐵石心腸」等等缺點,如今都成了她保護自己的武器。

處理完一切,南漪沒有急著放吳小言回家,留她多住了一晚。

第二天起床,吳小言突發奇想非要回公司收拾東西。她說,不想當著同事的面捲鋪蓋走人,有點丟臉。

南漪理解,但還是提醒她要遵守公司的勞務合同。吳小言說,合同上寫著辭職要提前兩周給通知,算下來之前攢下來的年假、病假,抵消後剛好夠她現在走人。

於是兩人陪她一起回了趟公司。

送吳小言回家路上,南漪滿是感慨。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她身上呢?她能否做到像吳小言這樣灑脫?

應該不行吧。

南漪想,事情發酵後,她至少要先消失幾天放空自己,然後在「tell 」上發一條吐槽貼,等聽到足夠多的共情聲音,才會平復心情、處理事情。而事情解決之後,她也許又會用幾天、甚至更久的時間去回味咀嚼。

這樣看來,她似乎是一個喜歡逃避問題的內耗型人格。

而吳小言恰恰相反,她的怒氣值會在事情發生的當下迅速攀升,當升到頂點後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沉,所以她才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自己的情緒熨燙平整。

南漪有些佩服。

當晚他們在吳小言家隨便叫了外賣,為了慶祝閨蜜脫離苦海,三人跟影片對面的程了一齊舉杯喝完了一瓶紅酒。

實際上那瓶紅酒幾乎是吳小言一人喝完的,所以最後南漪看著她躺到床上之後才離開。

等電梯時,南漪和向野對視一眼,同時嘆了口氣。

「言姐也不容易啊。」

「嗯,是啊。」

「她和張弛真的沒可能了嗎?」

「不知道。」

又是兩聲嘆息。

「那最近我們多關心一下言姐吧。」 向野說,「電梯來了,我們走吧。」

「好。」 南漪剛走了一步,發現自己落了東西,「我沒拿包,你等我一下。」

「嗯,好。」

於是南漪獨自折返。

她和吳小言有彼此家裡的鑰匙,怕吵到人,她輕手輕腳地進去。

本想拿到吧檯上的包就離開,誰知轉身的時候腳步慢了下來,她停住,扭頭看了一眼主臥房門。

吳小言正躲在被子裡嚎啕大哭。

也許很多年後她都不會忘了此刻的心疼。

那個為自己身披鎧甲的人,原來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舔舐傷口。

第36章 事實總是經得起推敲

造謠影片在華人圈傳開之後,最先有動作的是張弛。

他在自己的公眾平臺帳號上,曬出了從吳小言那裡收到過的所有的禮物,從大學剛認識到現在,整整七年。

小到幾支筆、大到一臺多巴胺色的立式冰箱,照片被這些零散的物件填充得滿滿當當。就連照片中心張弛比「耶」時,手腕露出的那隻價值不菲的勞力士手錶也是吳小言送的。

這張圖片沒有配文字,看上去只是莫名其妙發了一篇帖子,毫無指向性。即使資訊量少到可憐,有吃瓜群眾已經在評論下猜測起來了。事實總是經得起推敲,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互相回復,風向早就轉變了,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原來張弛才是被「包養」的那一個。

這一切還要歸功於向野。

其實張弛看到帖子時本來想直接開罵,結果被向野攔下了。他不但幫忙發了帖子,還在評論區下面找了幾個朋友幫忙評論引流,很快和吳小言相熟的客人也來留言。

隨後,吳小言也在南漪和程了的潤色下,將「發言稿」修整完美。她把自己完全塑造成受害者,還趁機陰陽了一把老闆和某些煽風點火的同事。

短短兩天,事情已經往相反的方向發展,唯獨幫忙澄清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