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88章 傳說中的走火入魔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這老和尚嘰嘰歪歪解釋了一大通,其實總結起來就是倆字:頓悟。

有一句粗話莫文敏沒好意思說出來,因為這裡是佛家聖地,唐突不得。但是,沒說出來不代表她沒這麼想過,這句粗話就是:狗屁的立地成佛。

莫文敏心中無佛,她心裡滿滿的全是凌傑,什麼是佛?不就是一種追求的境界嘛?只要有凌傑在她身邊,只要她能抓住凌傑的手,她連‘悟’的動作都不需要做,別人苦修一輩子,不如她花一點時間去抓住凌傑的手。如果人一定要心中有佛的話,那麼她心裡的佛只能是凌傑。凌傑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凌傑有普渡眾生的志向;凌傑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精神。

。。。。。。

“小友,剛剛你看到了什麼?”永和老和尚一臉的求知慾。

“什麼也沒看到。”凌傑如實回答。

“你自己呢?也沒看到?”老和尚不死心。

“既然什麼都沒看到,當然也包括沒看到自己。”

“你看,”老和尚看向莫文敏:“這就是佛性。無色相,無我相,無眾生相!”

無色相、無我相、無眾生相是佛教中對三種空性的描述,它們分別代表了對物質、自我和他者的認識。

1. 無色相:在佛教中,色指的是物質現象,即我們所能感知的一切有形的事物。無色相意味著超越對物質現象的執著和分別,認識到所有的物質都是無常的、沒有固定自性的。這種空性的認識幫助人們擺脫對物質的貪戀和執著,從而達到內心的解脫和平靜。

2. 無我相:我相是指對自我存在的執著和認同。在佛教中,無我相意味著認識到個體自我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組成的,這些蘊是不斷變化的,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這種空性的認識幫助人們擺脫對自我的執著和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從而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3. 無眾生相:眾生相是指對他者存在的執著和分別。在佛教中,無眾生相意味著認識到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的,沒有獨立存在的個體。這種空性的認識有助於消除對他者的偏見和對立,培養慈悲和包容的心態,從而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

這三種空性的認識對於修行者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們能夠幫助人們擺脫無明和煩惱,達到內心的覺醒和解脫。同時,這些空性的認識也是佛教教義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對於理解佛教的整體思想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老和尚色眯眯地盯著凌傑看了好一會兒,然後右手捋著鬍鬚滿意地點了點頭:

“天生一具佛骨啊!天生一個得道高僧啊!”

莫文敏雖然聽得滿頭霧水,但已經隱隱感到這個老和尚對凌傑有些不懷好意,不由得暗自提高了警惕。

“阿彌陀佛,小施主,老和尚有一事相商,不知當講不當講?”老和尚雙手合十,嚴肅地詢問道。

凌傑無奈,只好回了鞠躬禮:“還是別客氣了吧?有事說事,啥都一本正經的,不累啊?”

永和老和尚搖了搖頭:“非也,非也,非也!閒聊可以隨心所欲;正經事當然要一本正經。”

“你可以先說說看,至於答應不答應,得看情況。”

“老和尚想代師收徒,不知小施主意下如何?”

凌傑還沒怎麼地呢,旁邊的莫文敏先不幹了,柳眉倒豎,一聲嬌斥:

“不如何,我就知道你這老禿驢不安好心!”說完身形一閃,人已欺到老和尚面前,永和老和尚大吃一驚,正要躲閃,頷下一疼,一部花白的鬍鬚已經被莫文敏抓在手裡,老和尚正要張口說話,莫文敏把鬍鬚往下一拽,疼得老和尚眼淚都要流出來了:“哎呦,疼!疼!疼!小姑奶奶,快快放手。”

莫文敏見老和尚妥協,一臉得意地說道:

“要我放手也不是不可以,不許再提讓我老公當和尚的事了。”

“好好好,不提了行了吧?趕緊放手。”

“這還差不多!”莫文敏見好就收,也不再為難永和老和尚,鬆開了抓鬍鬚的手。

凌傑一看,沒戲看了,故意板著臉批評莫文敏:“小敏,你怎麼能對大師無禮?下次可不能這樣了哈!”口氣一轉:“至少你揪完他的鬍鬚以後再行個禮嘛!”

“哈哈!好嘞!”

老和尚無語,這倆貨沒一個是好人!

“咳!好了,不開玩笑了。”老和尚乾咳一聲說道:“你們倆從外地來的吧?來這幹嘛?殺人?”

凌傑大吃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