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95章 婚前宴席 (第1/2頁)

加入書籤

兩人逛了一天,晚上坐最後一班中巴回到上崗子村。

按照村裡的傳統,家有喜事,鄉里鄉親的都提前過來打招呼,有的是關係好的親戚朋友直接過來幫忙,或者提前過來詢問是不是要幫忙。

娶媳婦不單是一個人的人生大事,也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大事。

事情繁多瑣碎,很難一時完全照顧周全,這就體現有人幫忙的好處。

陸家在村子裡原本屬於一老本神的實誠人,按部就班土裡刨食。說不上什麼威望,也還是有些個人緣的。

自從陸川在城裡做小買賣開始,陸家的生活條件逐漸開始好轉,大家有目共睹陸川短時間內從擺攤兒小販,快速成為兩家店鋪老闆。

陸家人在鄉鄰心中也逐漸成了“大戶”,說話的分量也越來越重。

想讓陸川提攜的、存了有機會跟陸川乾的心思的青年人也不在少數,只是礙於陸川回來的少,沒機會,於是沒事就往陸家跑跑,以贏得陸川爹孃的認可。

喜事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擺席,也算“婚前宴請”吧。

掌廚師傅早晨就過來了,按照事先定下來的菜品給列出單子,陸川坐著輝子的拖拉機開始預備米麵糧油菜調料等原料。

等拖拉機回來已是中午,家裡已經坐了些前來幫忙的大叔嬸子的,順帶著家裡的半大小子都跟過來了,跟在陸川身後有活兒就伸手開幹。

爐灶架起來。劈柴點火,搭鍋開灶,院子裡開始一派忙碌景象。

陸川則帶著一眾小青年們裝扮新房。

彩紙剪刀、氣球,攤開在桌上。陸川親自操刀,功夫不大就剪出一條條的拉花,再用漿糊從中間黏起來,就成了一條長的。

如此反覆,陸川做了四條長的。之後在房頂四個牆角各釘顆釘子,把拉花掛上再用細繩綁一下做好固定。

然後把拉花拉開、抻長到房頂中間,最後將這頭再固定在燈泡上就完事一條。

四條拉花全部掛完,氣氛頓時就上來了。

大紅的喜字是陸川在供銷社買來的,分別貼到窗戶、大門上,這間普通的房間就像施了魔法,從裡到外都透著喜氣。

佈置完新房,陸川一招手跟著他的年輕人又都轉移到做飯的棚子裡,幫著大師傅打下手。

因為今晚是結婚正日子前一晚,鄉親並不是一起來的,而是陸陸續續過來的。

但有一點想同你,全是奔著陸家這頓晚飯過來的。

在此之前,村裡人從做菜大師傅的口中得知陸家的席面十分講究,因此這一晚的宴席很快坐滿了男女老少。

人一多,自然而然便熱鬧了。

陸川見差不多了,詢問過掌勺師傅後,叫上年輕人開始幫忙上菜。

豬肉燉粉條,在東北菜系裡最典型,也是家喻戶曉的。

偌大的鐵盆子裡裝滿新出鍋熱氣騰騰的燉酸菜,上面是大片顫巍巍的五花肉。血腸可是難得一見的好東西,即使在過年的時候也不一定能吃上,現在這一盆酸菜裡就放了不老少,看著就令人食指大動。

大師傅喊了句:“酸菜管夠”。

這一嗓子瞬時燃燒了人們的熱情。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伸出筷子夾菜,這一盆酸菜很快見底兒。

這個時代物資匱乏不說,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有待提高。魚肉等菜出現在普通農家菜桌上的機率不高,也就年節,還得說是條件好的人家。

陸家這場喜事才剛拉開序幕,開場菜就是這麼“講究”,實實在在的讓村裡人都看到了陸家、陸川的實力。

第二道菜上的是小雞燉蘑菇。

有人在盆裡夾起只雞腦袋,才知道這是“雞”!隨之互相交頭接耳,談論這不會是誰家窩裡下蛋那隻吧。但是,下筷子絕不落後。

鄉親們大快朵頤的時候,對陸川全讚不絕口,對這一桌剛上來兩道熱菜的席面滿懷期待的目光。

家燉大鯉魚的個頭銀髮一陣驚呼。三斤一條的魚實在太少見了。

這也是陸川上午去集上買菜,正好遇到水庫清理淤泥,打撈上來幾大盆的大魚,他見難得就都給買下來了。明天再說一席也足夠用。

吃席的鄉里鄉親已經被這一道道出乎意料的“豪橫”菜系給震習慣了,即使上再好吃的,也只是悶頭開吃,不發表看法了。

炸素丸子是代替饅頭米飯,做主食上的。剛剛端上一盤,一人夾走一個盤子就空了大半。

其實這最好做,白麵或者和玉米麵混合也行。切好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