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2章 給大唐挖一個大坑 (第1/2頁)

加入書籤

“嘿嘿,馬周,你應該知道,大唐現在的布匹基本都是散戶織造,然後售於世家,再由世家統一銷售吧?”

馬周想了想,點頭同意道:“對,並且那些散戶還與世家定了契約,只能賣給世家。這跟縫紉機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了!”李寬神秘一笑,也不繼續賣關子,仔細的解釋說:“大唐的布匹成品,是由多個流程組成的。絲綢的養殖戶、麻布的種植戶、織布的散戶,最終成為布匹。涉及到的人員眾多。”

“當我們把縫紉機售給世家,布匹的產量會爆發性的增長。看似提升了世家的布店營收,但結果你肯定出乎你的預料。”

經過這麼一提醒,馬周立刻反應過來,接著李寬的話就說:“我明白了,產量暴增的情況下,售價肯定會降低,那些人的收購價也會降低。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靠著布匹生活的百姓收入也會越來越少。”

“對!”李寬對馬周伸起大拇指,讚揚他的反應。

李寬接著說下去:“隨著那些百姓生活越來越困難,要不另尋出路,要不與世家發生衝突。無論是那種,世家屬地的百姓生活日子都會越來越難堪。百姓鬥不過世家,最終的結果就是新一批的流民產生了!嘿嘿……你懂得!”

面對李寬的奸詐,馬周也只是笑笑回應,沒有憤怒或者責怪李寬。

馬周現在是大華人,首先考慮的是大華的問題,大華如今面對人口的缺少,絞盡腦汁的想辦法增加人口。

李寬的計謀,雖然有些下作,但能一邊增加大華的人口,順帶打壓世家,何樂不為呢?

說一句比較直的話,把那些百姓遷徙到大華來,那都是來享福的,腦子抽了才會繼續留在原地,等待世家的盤剝。

“我同意這個計劃,但是皇上那邊?”馬周擔心平陽那邊,畢竟這計劃是在挖大唐的根基,以平陽的態度和李淵他們的心思,絕對是不會同意這個計劃的。

提到了平陽,李寬也收起笑容說道:“姑姑那邊就不讓他們知道了,所以我才直接找你。並且這件事不能光明正大的做,縫紉機會加入與大唐的商貿物品名單,以世家的嗅覺,縫紉機抵達長安後,基本都會流到他們手中。”

“那就這樣決定了,等製衣廠的需求滿足後,這個計劃就開始執行。不過,先說好了,以後萬一皇上發現了,你可不能拿我頂鍋!”馬周認真的說道,並要求李寬保證。

李寬義氣凜然的拍拍胸口:“肯定的!一人做事一人當,被發現了,你就說是我讓你這麼做的!”

至於被世家仿造的問題,兩人都沒提及。因為根本不需要擔心!

不是兩人看不起大唐的匠人,在世家的儒學壓制下,以大唐的匠人撐不起仿造所需的基礎。如果把仿造縫紉機的材料和零件的技術設定為100,他們也最多達到1的水平,剩下的99他們無法完成,無論多久都不行。

兩人就計劃的細節又商討了很久,直到下午快下班了,才做出初步計劃。

時間來到了大華元年的十一月底,新的貿易清單在早朝中,呈現到了李世民手中。

除了李世民心心念唸的武器鎧甲外,又新增了一些品種,但都屬於民生用品,縫紉機也混入其中,並未引起大家的注意。

之所以沒有引起注意,那是李世民和眾多大臣都手中都沒有布匹的生意,布匹的生意如同糧食一樣,被世家牢牢抓在手中。

這次新增的民用品價格都較為昂貴,所以這次的新增物品並不是由朝廷先購買再出售的方案,而是由大華派人在長安設立銷售點,最後按利潤上交稅款。

二成利潤的稅款,朝廷沒人拒絕,在他們眼裡這等於是白撿的錢,都不需要自己出工出力,只是寫份授權書而已。

王諭等世家的官員,果然如同李寬所料,心裡已經被縫紉機引起興趣,但表面仍舊沒有任何表露,裝著與其他的大臣一樣,討論著貿易問題。

退朝後,世家官員心照不宣的偷偷彙集到了王家府邸,王諭瞥了一下眼神,發現各家代表已經到齊,於是開口道:“今天的貿易清單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其他的我們插不了手,但縫紉機世家一定要拿到手!”

“可是,以大華對世家的態度,他們不會賣給我們的!”新一任的盧家大長老擔憂的說道。

王諭表示不屑,下令道:“哼!此事世家無需出面,讓其他地方的下人以百姓的身份去購買!”

又有人詢問:“那縫紉機真有那麼好嗎?會不會是大華的騙局?一臺縫紉機要三錢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