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2章 第二條貿易線 (第1/2頁)

加入書籤

雙方就交易內容和交易路線還有交易時間商量好了具體細節,並讓建州管事與馮智戴簽訂契約,將契約小心翼翼的收好,跟柴紹告別後,帶著下人高興的返回嶺南。不要以為嶺南馮家真的愛民如子,為了讓百姓吃上好的便宜的食鹽,親自長途跋涉,他們只是為了利益順便照顧下百姓,卻也比那些魚肉鄉里的世家要好多,至少他們給了百姓一條活路。

一個月後,按照契約的約定,嶺南準備好了貨物,在廣州都督府與桃源開始了第一次的貿易。新下水的兩艘原尺寸寶船被李寬隨意命名為桃源海船,全部調配到桃廣貿易線路,在增加四艘舊式寶船,完全能滿足桃廣貿易險的運輸量。現在,四艘寶船已經裝滿食鹽共計五千石,桃源海船則空船出發。

經過兩天的航行,當桃源寶船帶著四個小弟出現在廣州都督府港口時,差點引起城內恐慌,還以為是海外某個勢力打過來了。還好得到訊息在碼頭等待的馮智戴看情況不對後,命令護衛四處給百姓解釋,才解除了這次烏龍。當得知海港裡的巨船是馮家為嶺南百姓採購的精品食鹽,之後會低價出售時,碼頭一時間人潮洶湧,想親眼看看食鹽,確定訊息是不是真的。

寶船運輸的食鹽,並沒有任何包裝,這是已經寫在契約裡的,所以馮智戴已經準備好了分裝工具和足夠的人手。四艘寶船靠岸後,舷橋一架好,馮智戴就命令搬運工開始搬運,四艘同時開始。碼頭附近的倉庫,本就有馮家的倉庫,只需要搬運工將散鹽擔至馬車,運送到倉庫存放即可,路程也就兩裡地不到,近的很。

桃源鹽場這次出產的低品質食鹽,摻入了泥漿,但外觀看上去也接近雪白,可比青鹽看上去幹淨多了。所以,當一擔擔食鹽被搬運工挑出倒在馬車裡,百姓看著那白花花的食鹽,不敢相信馮家會把這種食鹽販賣給百姓,就算是賣了,那賣出的價格也是天價。

就在現場的馮智戴清晰的聽到了百姓的議論,直接宣佈明天開始,都督府明天開始售賣井鹽,價格每兩一百二十文,並且大量高價收購優質的皮毛草藥等,至於嶺南其他地方,只要食鹽運輸到位,就會在售價加上運費售出,價格所有嶺南百姓都能買得起。井鹽這名字是馮智戴臨時取的,李寬和柴紹他們都沒為這專門為嶺南提供的食鹽取名,馮智戴為了把這食鹽與別的種類區分,隨便安了個井鹽的名字。至於馮家把食鹽賣多少跟李寬沒有關係,他只關心能換多少貨回來,越多越好。

食鹽的售價瞬間刺激到了百姓,一百二十文的價格對整個大唐百姓來說有些消費不起。可嶺南的百姓稍微比大唐其他地方好些,無論是農田還是山貨,產出量都遠超其他地區,嶺南又是剛結束戰爭沒幾年,強佔耕地之事沒有多少,基本每個百姓都有屬於自己的永業田。每家每戶努力點,一年也能省出個兩三貫,一兩的食鹽省省一家可以用好久,整個大唐的百姓家庭食鹽用量,可不像現代那樣抓上一把,他們一般都是一頓菜餚才撒上幾粒。在對比之前的滷鹽,眼前這井鹽區區一百二十文,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在寶船卸貨的時候,桃源海船已經在指引下停靠在另一邊,按照約定好的數量開始裝船。兩艘桃源海船主要是運輸麻布和蠶絲,這兩個東西都是體積大重量輕,儘量將海船貨艙塞滿不留空隙。獸皮由於時間太短,馮家也沒有收集到太多,草藥水果生鐵李寬訂購的數量也不大,都分配到寶船運輸。

人手充足,卸貨裝貨花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六艘船隻塞了個滿檔,其中的一艘寶船,船工的休息室內,還塞滿了馮盎送給公主府的禮物,各種牙制飾品金銀首飾。這次的貿易他很滿意,甚至親自到碼頭查驗了井鹽,參觀了桃源海船。並對這支船隊的負責人交待,希望公主府能出售這兩種船隻,價格可以商量,目的不言而喻。所以於情於理,都得送上一份精美的禮品。

船隊沒有多做停留,他們還有任務,返回桃源卸貨後,還得前往建州,將剩餘的流民載往流求。裝好貨之後沒有耽擱,揚帆起航,帶著滿載的貨物和精美的禮品,返回桃源。

李寬也很滿意這次的交易,但面對成山的貨物,他又犯愁了。麻布蠶絲還有獸皮,要儘快變成衣物,冬季就快來了。蠶絲需要紡線織成布,麻布和獸皮需要縫製,如果單靠手工得做到明年。李寬開啟購物平臺搜尋紡織機,一堆的紡織機出現在腦海裡。最便宜的紡墜實物和技術都只要一繁榮點,最貴的現代自動紡紗機實物要六百多萬點,技術更是要五千多萬,不要提買了紡紗機還得購買發電設施了,買不起買不起。李寬找到了自己的目標:珍妮紡紗機,實物三百點,技術五百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