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4章 鐵面軍首領(二) (第1/2頁)

加入書籤

石塔塔基八面三層,每層塔基高二米半,底層寬六十二米,中間寬四十八米,頂基寬三十四米,臺階從正四方伸至頂基,頂基與塔身底垛間有相距七米的平臺。塔身八面,分七層,從地面到塔尖總高七十七米。每層為內外雙層石牆,第一層外牆每面八米,內牆每面七米,此後各層每面牆遞減一米,兩面牆之間中空八十厘米,有旋梯沿著中空夾縫上到二樓、三樓直到塔頂。上層外牆與下層外牆之間剛好形成一個寬度為一米的外景迴廊,迴廊邊沿有一米二高女兒牆,塔簷斜面伸出女兒牆體一米二均用石板鋪蓋。首層包括樓面高十二米,往上每層也遞減一米。一樓除正面有一道四米寬,七米高的圓珙形大門進入,其餘每面牆接近層頂的位置有一個高三米,寬一米的窗洞透光到裡面。每層的塔兩側內牆牆面各有一道高寬度相應遞減的拱門連線夾縫的旋梯通到上層。

首領一到,正在施工的百姓全部被趕出了石塔,叛軍首領獨自走進還沒來得及做裝飾的塔內,站在空空的石鋪地面中央,光自狹窄的窗洞射進來,形成一道道集中到中央的光柱,中央是用黑白兩種顏色的石塊鋪成的黑白獸面圖案——家族的族徽。據家族史記載,石塔需要用王血開祭,方才成為家族圖騰,但首領不想這麼做,“如果非要用王血開祭,那就獻出我自己的,”他想,走進左側內牆門,沿旋梯爬上二樓,樓下的地面全是停下手中活兒的百姓,他們狐疑地看著這個不明來路的鐵面軍首領,和這座不知道為何而建的石塔。慶幸的是,他們雖然全被俘虜來做工,卻未被看似兇惡的鐵面軍奴役,肆意毆打、虐殺等情況更是沒發生過,飯食足量供給,老弱病殘的或因為戰事受傷不能做工的,俱被安排在工地外圍臨時搭建的工棚裡休息,有醫護人員為他們治療,還提供特殊伙食。這和所有發生過的叛亂都不一樣,都在傳言這是叛軍首領強令叛軍的行為,起初還有所抗拒的百姓慢慢也變得順從了,大家從無心無力的幹活變成了自發的動力,從未謀過面的叛軍首領也更加神秘起來,所以當他一出現,便引來所有百姓的好奇圍觀。

“湯谷的百姓們,”首領站在二樓正門頂的迴廊上,對下面正看著他的百姓喊,此時,遠在外圍工棚裡休息的老弱婦孺都聚集到了塔下,他們正期待著這個叛軍首領能說點什麼,便都立即安靜下來,“湯谷的百姓們,戰爭是無情又殘酷的,它不僅使發起者之間傷痕累累,硝煙之下,更使百姓慘遭屠戮,家園盡毀,流離失所而無所依託。我本無意於此,但使命必達,我必須走到這一步,”首領頓了頓,再次打量下面的百姓,響起稀疏的掌聲,“我和我率領的鐵面軍並非暴虐之徒,也不是戰爭狂人,我不忍見鮮血的無辜流淌,也不忍見百姓家園的無端消失,所以,玄雲山的子民,湯谷的百姓們,雖然經歷近一月的戰爭,你們的家園還是戰前的模樣,一磚一瓦,一院一庭,哪怕屋裡的桌椅床被等皆未遭到破壞。”話音未落,塔下響起驚呼,爾後是更激烈的掌聲,等大家都安靜下來,首領繼續說,“今晨一戰,我軍損失慘重,守外牆的軍士全部覆滅,但他們在我的強制命令下,也沒有因為怕死就躲到你們的房舍或庭院裡使之受到牽連而損毀,他們全部在街巷英勇地搏殺到最後。在不久的將來——或者明後天或者再過幾日,我們和黑齒國國王將會最後決戰,肭仂祖國王也是愛你們的,相信他也不會因為這最後的決戰而使你們的家園遭到一丁點兒損壞。所以大家再忍耐些時日在此躲避戰火的無情,決戰之後,倘我勝,定護送百姓們回到自己家園,繼續那被戰爭所中斷的生活,而這一個月以來你們建塔應得的工錢,我也一併會分文不少地支付給大家。倘我不幸慘敗身死,肭仂祖國王也會迎接大家回去安頓好,使扶桑城的百姓恢復成它原有的繁榮富足景象。”

場面出奇的寧靜片刻,似乎連針掉到地上都能聽見,爾後是從未有過的熱烈掌聲,經過和叛軍月餘的相處,雖然見不到他們面具下的容貌,也聽不到他們哪怕說一個字,但能感覺到那種從根本上的愛護。越來越多的百姓相信,叛軍首領把他們督促在這三百道拐的原野修建石塔,其實是為了使他們免遭戰火的傷害。

但有很少的部份年老的百姓,從聽到首領反覆說的一句話“湯谷的百姓們”之後,便斷定了自己的猜想——是洛澤家族來要回屬於他們的地界了。年老的百姓有的還依稀記得那天庭答應用玄雲山和湯谷來交換他們洛澤之地的傳說,自從黑齒國佔領這片土地之後,便將玄雲山更名為青丘山,湯谷改成扶桑城,但洛澤家族從未承認過這些新的名字,就像他們從未承認黑齒國的佔領那樣。於是,漸漸地,玄雲山和湯谷便被後人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