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1章 倉玉城(二) (第1/2頁)

加入書籤

吃著早餐,穆錦蘭蘭聚精會神地聽胡光勇講他在那些遺失之書裡讀來的故事,但她更想立即把胡光勇能看懂遺失之書的事情告訴柳伯父和姜尚他們。回到柳家,姜尚、楊老師和柳孟餚他們一大早便去穆錦蘭蘭家的桃花山察看私塾的修建情況了。“私塾的圖紙原本半年前已經確定了的,還先預邀了我們當地德高望重的張夫子——就是那個圖書管理員——進私塾講學,怎奈柳伯父一直忙於營生,沒他的主持,便遲遲未能動工,私塾開學的事又得推遲到秋天了,”穆錦蘭蘭告訴二位。

看過自昏迷以來就沒任何起色的柳芸兒,道別柳夫人後,胡光勇和王萬志隨穆錦蘭蘭步出家門,穿過街巷,朝城東信步遊走。一路上,三人沒少談論柳姑娘的病情,就像周培江曾受刀傷昏迷那樣,所有郎中都查不出柳姑娘的病因,從那神秘的症狀聊到姜尚公曾一語帶過的柳芸兒經歷過的磨難。三人走過鋮項街頭,那是乞丐們最喜歡光顧的十字路口,為不惹事端,以往單獨出門,蘭蘭從來不靠近這個乞丐聚集的危險之地。有胡光勇和王萬志陪著,她可以大膽地走過去,將荷包裡的零錢分給乞丐們。

乞丐群裡有一個身影令王萬志驚歎了一下:“不會是……”

“我也看到了,不可能吧!”胡光勇也附和起來。

“你們認識誰?”穆錦蘭蘭問。

兩人搖搖頭,卻尋不見剛才熟悉的身影了。

他們甩開乞丐群繼續往前走,穿過街市林立的牌樓之,一處樹木茂密的小花園,走進更狹窄曲折的巷子,兩側一溜滿布青苔的殘塌石牆掩映著幾處破敗屋宇的殘垣斷壁。穆錦蘭蘭捂著口鼻向牆內探了探頭,立即又縮回來,“要理清柳芸兒的身事,還得從這幾處被荒棄的老宅說起,”她手臂高過倒塌剩半人高的牆身,指著宅子大門頭上搖搖欲墜的匾額,早已退色的“彥宅”二字隱隱可見。

原來,這凋敝的老宅以前可是門庭若市的彥大善人家,富甲一方的彥大善人年過半百方得一子,家人視如珍寶,年滿三歲未得其名。三週歲生日那天,彥家闖入一個瘋癲和尚,告訴彥大善人所生非吉祥之物,須得隨和尚入山寺修煉些日月方可為其度災減難,彥大善人似乎迷了心竅,竟答應和尚把小公子入了他門下,和尚收為弟子,改法號了凡,帶著他飄然離去,日後,彥大善人幡然醒悟,一家人陷入了失去兒子的悲痛之中,經過多年苦苦尋找,方才在遠處隱蔽的山寺“癲庵寺”找到那個瘋癲的住持和尚,和尚領著彥大善人去禪堂見時已近七歲的了凡小和尚,老人執意要把他帶回自己身邊。雖然和尚一再勸說公子災難未揭,仍需持續修煉,但也執拗不過,同意彥大善人把孩子帶走,臨行前給還俗的弟子賜名“如悔”,意在日後若行不屑能夠自行悔悟。

於寺中留宿的日子,茶語齋話間,善人與住持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善人建議將“癲庵寺”更名為“林庵寺”,製成匾額送給住持於寺門更換以作留念,隨後帶著兒子彥如悔回到蒼玉城家中,舉家歡慶自不必言。

閒敘間,他們已經遠離那座被槐樹冠遮擋得嚴嚴實實的荒廢宅院,穿過蒼玉城東面車水馬龍的城門,與扶風山緊緊相連的桃花山坐落在阡陌交織的田地盡頭,一條可並行三輛大馬車的道路穿過城門前的護城河,曲曲繞繞行抵桃花山腳屋宇散落,炊煙繞的青瓦村莊。還沒到桃花盛開的時節,滿山遍野的桃枝盡不入眼,整個灰濛濛似初春未露的單調。

“好眼熟的地方,”王萬志禁不住嘆道。

“眼熟?不會你們來過?”穆錦蘭蘭問。

“似曾相識的,”胡光勇看看驚疑的穆錦蘭蘭,“若我沒猜錯的話,右手方被那座山擋住的後面,便是和桃花山緊緊相連的桃源洞,一灣輕瀑自洞裡直瀉而下,彷彿銀河垂落,與瀑布隔河相映的是牌坊街,不過桃花仙子的傳說還在,那些牌坊都已經毀掉不見了蹤影。”

“果然如此,似乎你們真的到過此間。”

“在遺失之書上了解的,”王萬志回答。

“再沒比桃源洞更好的去處,等私塾建成了,芸姐姐也醒來,我就約她在桃源洞成立詩社。”

“這敢情好,我們也想有個詩社的,”胡光勇拉住穆錦蘭蘭的手,輕輕往後拽她避開從身旁駛過的馬車,他們繼續前行,蘭蘭繼續說彥公子的故事。

自接彥公子回來,因幾年的失子之痛,又加上老年得子,家人對他無不驕寵。起初在公子身上所展現的好品質並沒使他顯現出被寵壞的紈絝子弟的影子來,而與彥家相隔不遠,柳家宅院的芸姐姐也已漸長大,一個十七八歲的俊郎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