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8章 莊塢之戰(三) (第1/2頁)

加入書籤

“不是敵人的訊號,”林秋和鑿昂親自爬到了望塔上觀察,發現拐腳的軍隊也在營下面向山頭結集。鑿昂透過“千里眼”看向山頭,雖聽不清楚,可以確定頭領在鼓舞士氣。再把千里眼抬高,他看到了旗面上鴻陽塢孤堡的旗號。“是鴻陽塢的人馬,正在和我們打招呼,”聽到長短不一的號角聲,鑿昂對地面的父親喊。

“回應過去,我們應戰,”鑿雍大喜,隨即命令攻打護牆。

林秋從衛兵手裡接過號角用力吹響回應,得到對方答覆,兩人方才爬下了望塔,披好甲冑,加入準備攻牆的佇列。

山頭的兵士潮水般向拐腳陣地湧下來,突破柵欄,邊與敵人正面交鋒邊點燃周圍的營帳,大火在敵營蔓延,陽光透過瀰漫的煙雲投射到人馬如織的戰場,刀兵閃耀、血染黃沙,猛烈的攻擊勢如破竹,拐腳的部隊在混亂中節節敗退。同時,鑿雍的攻牆戰也在激烈打響,座座雲梯相繼搭上牆頭,牆頭守衛已大半撤去後方戰場,剩下的用亂石和箭矢抵擋手執盾牌拼命登梯計程車兵。在護盾的掩護下,士兵們扛著千斤重的攻城錐衝擊牆門,隨著咚咚的撞擊聲,牆門破碎的木樨不斷掉落。眼見牆門將被攻破,牆頭守衛集中過來,把桐油沿門上方傾倒,油漬從士兵頭頂的護盾牌縫隙間浸入,火把雨點般落在敷了桐油的兵士身上,陸續換了幾批士兵都被大火吞噬,或倒在巨石和火箭之下,不得不放棄攻門。但敵人顧此失彼,當他們集中兵力守門時,兵士們已經透過幾處雲梯登上牆頭,很快,第一道護牆失守,敵人退回第二道護牆,多數來不及撤退的只好繳械投降,被鑿雍計程車兵從戰場押回大營。牆門大開,兵士們蜂擁而入,立即開始攻打第二道護牆。此時,戰場另一面,拐腳的兵士已經撤到龍涎莊莊內,鴻陽塢的步兵緊追其後投進了異常慘烈的巷戰。敵人已無力抵擋向護牆移動並很快抵達第二道護牆後方的騎兵,守牆的衛兵見被前後夾擊,抱頭鼠竄,剩下的也放下兵器,成了鑿雍他們的俘虜。匯合後的大部隊突破二道牆門向莊內長驅直入,逐一突破拐腳的據點,從日出十分到晴日當空的幾個時辰之後,拐腳的副將在龍涎莊殘破的祠堂舉手投降。

戰事平息了,鴻陽塢的首領與鑿雍正式會面,帶兵的是鴻陽塢的烈鴻盈將軍,各敘禮之後,他帶著幾名侍衛往山後迎接小城主泰詣垓入莊,泰詣垓在朱旦石的陪同下,和五十餘名侍衛進入莊門,與鑿雍相見,之後尋一處毀壞較小的地方清掃後暫時安定下來。

也許讀者朋友們難免疑惑,明明泰詣葷接到小城主和朱旦石遇害的密信,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龍涎莊呢?

原來,早在穿胸國國王和朱旦石私下會面之後,朱旦石就預料到了小城主將被泰詣葷驅逐或暗殺的命運,當天晚上他就安排烈鴻盈帶齊人馬暗中保護城主。

次日,國王下達了把泰詣垓遣送回霞州國外婆家的諭旨,烈鴻盈當即精選自鴻陽塢一起逃出的兩百青壯年沿途緊隨。就在出國界幾日後的中途,他們抵達了穿胸國殺手假扮成馬賊埋伏的一個叫鞍馬驛的荒涼客棧,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烈鴻盈率人馬及時出現,將泰詣葷暗伏的殺手盡數殲滅,救下小城主和朱旦石。朱旦石派人假傳密信與國王,告知小城主和自己都已遇害,之後小城主依朱旦石之計,不往霞州國去,而是帶著收復鴻陽塢為父報仇的決心,沿途徵集人馬向鴻陽塢進軍。憑藉朱旦石的三寸不爛之舌,很快便徵集了不少人馬,其中大部份從鴻陽塢逃出來的難民聞聽,也湧到小城主麾下。

他們走句餘西邊緣的險要叢嶺,繞過肭仂靼澤鎮守的浮玉山,穿越迷林,當他們走完小林茂時,得知鑿雍在龍涎莊與拐腳鏖戰,朱旦石再給小城主獻計:藉助鑿雍的兵力收復失地鴻陽塢,可以多幾分勝算。於是他們翻越靡陀嶺折回打冒村,朱旦石眼前的打冒村再不是離開時的面貌,像他看到過的靡陀寨那樣,村子到處是被焚燒坍塌的殘垣斷壁,被洗劫後了無人跡的荒涼深深刺痛著他的心。

“這裡到底還是發生了什麼?”他眺望村子對面山腰那排列整齊的新土堆和滿地的花圈紙錢,號啕大哭著奔跑過去,“全死了?鄉親們,父親,我……”他跪伏在地,手捧那些土堆上還沒長出新草的泥,才語無倫次地喊出幾聲便昏倒在地。

小城主趕緊命人救起,把他抬到廢棄的村子廢墟中養病,又派人去周圍打聽打冒村被洗劫的情況。五天後,派出的人帶著躲藏在牛郎鎮的幾個村民回來。村民講述:事情發生在半月前全無月色的夜晚,突襲打冒村的也就兩三百人,他們全都黑衣蒙面,由於來勢洶洶,村民們又正在熟睡,全無招架之力,任憑闖入者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