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2章 天羅地網 (第1/8頁)

加入書籤

我們沒想過這麼晚還能不能見到想見的人,只不畏風雪地往前走。

我們按乞丐平時的方法,悄悄潛入,憑運氣尋找了凡和尚的住處,因為這七亭六院、曲廊簷道不計其數的靈隱寺不會毫無緣由讓乞丐進去,大大小小的佛道尊者也不是為乞丐塑的。

灰雀仔對那些門門道道輕車熟路,我們在這麼碩大而也已經沉睡的寺裡穿廊過院,竟然絲毫沒迷失方向,隨處房門皆已深鎖,藉助圍牆附近的樹枝或山石,或窗戶,他總能找到翻越的缺口,或者從矮屋頂爬過去,最後隱隱透出的燈光把我們吸引到靠山那面比較幽靜的院落,院門頭牌匾上金色大牌匾“守繕堂”三字藉由雪反射的光芒依稀可辨。

走過長廊,剛好鑽進一片茂密的竹林,雪地上沒留下任何痕跡,在竹林裡穿梭,夜風吹拂整片竹林譁聲不斷,完全掩蓋了我們把竹子弄出的聲響,不用擔心被人發覺。竹枝上的積雪老是落到脖頸深處,冰涼侵骨。經竹林盡頭與院子相接的屋簷下,轉到守善堂後面,全是木板鑲嵌後牆上沒留窗戶,只在牆正中的兩棵大紅柱之間有一道緊鎖的雙扇鐵門。灰雀仔輕輕敲擊牆腳比較隱秘的兩塊牆板,小心翼翼將它們取下來,現出一個勉強容得下一人爬進爬出的洞穴,我和他相繼進去之後,他又爬著轉身將木板合好,繼續在只有四五十厘米高的木地下匍匐前進。

“這是盛放佛像的後堂,平時沒有和尚進來,”灰雀仔小聲告訴我。

爬到一個寬敞高大、奇形怪狀的空間底部,自頂上透進來的兩束黃光些微地照亮了幾層搭到狹窄的空間頂部的木架子,每層架子鋪著一兩塊木板,架子之間用粗繩固定,繩索如蛛網密佈,到處垂著繩頭。我猜到這是在佛像裡面,那光是從佛像的眼睛照射進來的。往上爬,我緊緊抓住架子,害怕會摔下去,灰雀仔卻像老鼠般靈活地竄動。站在架子頂離佛像鼻子最近的一塊細薄的木板上,我們剛好可以每人透過一隻佛像眼睛的瞳孔看出去,守善堂裡的景象盡收眼底。幾個小沙彌跟著一個身披寶蟬袈裟、頭戴毗盧冠的和尚,那和尚一手持佛珠,一手持紫金禪杖,正在接見一個匍匐在地的人。

“這和尚就是了凡主持,”灰雀仔彎腰,掂起腳尖轉過來,和我湊到一隻瞳孔裡看,附在我耳邊低語,“另一個跪在地上的人布衣布帽,應該是本地人。”

“小聲,擔心被聽見,”我警告他。

“放心吧,我們在頂上,離下面那麼遠,這樣說話不會被他們發現的,”他笑著,顯然是佛相肚裡的常客。

“在外面嗎?”那和尚問。

“馬上就到,”跪在地上的人回答。

“既然來了,就叫他進來吧!”和尚示意他站起來。

來人站起,轉身朝後面退出門去了,很快,一個黑風帽,黑披風,綿巾裹面的人走進門來,全身都鋪滿厚厚一層白色。從佛眼俯視下去,根本分辨不清他到底是什麼樣的身材。進門還來不及拍拍身上的積雪,也來不及脫掉披風帽子,倒身便拜。

“起來吧!”了凡住持吩咐,接著慢條斯理地說。

“想不到聖僧這麼快就到了貴地,還沒來得及接駕呢!” 來人起身說。

“到雲上小鎮時,感受到強大的法力,就沒敢逗留,原計劃講法七日的也立即取消,直接過囂名、湯水,只在河口鎮講了些時日,就奔放甕亭來了,”了凡住持回答,“現在風聲緊,能不見就最好別見,有什麼情況叫人傳話就是。”

“巫抵部的抵梁派人送來的密信,事關重大,不敢託手他人,”來人起身回答,掏出一張黃色的紙遞給和尚,和住持面對面坐下,“想必只是神仙過路,也沒什麼要緊的吧!”

我想起豎亥法師告訴過我們,十巫部叛亂的正是巫抵部,卻怎麼也無法將這些瑣碎片段聯絡起來,也只能想想,沒敢向灰雀仔提起。

“姜尚略施小計就解圍了土螻大軍,萬一遇到的是他呢!寧可避開,小心點為妙。”和尚展開那張紙,“辛苦抵梁他們四處奔波勞累,看來已經有些眉目,他們也應該往回趕了吧!”

“送信的人帶話說,抵梁他們要去打冒村完成一件更重要的任務,暫時還不能全身而返,”來人回答。

“打冒村?什麼地方?”

“回聖僧,就一個小村子,帶信的人只含糊其詞地說取人頭,時間緊急,我也沒細問。”

“由他去了,抵梁行事自有分寸的,”和尚把紙靠近燈火,紙上的內容剛好完全暴露在我們眼皮底下,但那只是一個紅色符號。灰雀仔看到那符號,猛然往後驚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