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53章 英雄的試煉 (第1/3頁)

加入書籤

現代戰爭中的武器究竟有著怎樣的威力呢?

雖然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大部分人並沒有親身體會或是見到過那些設計之初就是以殺傷生命、毀壞建築為目的的武器。

但身處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背景之下,從各種渠道所獲取的知識與資訊再加上自己那份因陌生而產生的想象力造就了絕大多數人對於現代熱武器的認知。

那一定是,某種能夠造成極大殺傷,能讓人類一切珍視的事物都悉數破碎的暴力。

但實際去思考的話,現代的武器究竟是如何殺傷人類的呢?

令很多人談之色變的生化武器或許有著摧毀一整個國家乃至全人類的潛能,但卻因為難以在實際的“衝突戰鬥”中短時間獲得肉眼可見的成果並且難以控制而並沒有被大規模的用作武器。

化學毒氣藉由化學直接攻擊人類的身體來殺傷,雲爆彈透過短暫時間內的大規模燃燒而讓周圍的氧氣耗盡使人窒息來殺傷,凝固汽油彈則是直接將可燃物黏著在目標之上使火焰長時間燃燒來殺傷。

至於臭名昭著的白磷彈則是結合了以上的“優點”,既能透過有毒煙霧攻擊人的機體,也能透過高溫使人窒息,更能成為比凝固汽油還要難以處理的“附骨之蛆”。

然而拋開那些因為科學進步而出現的非常規武器,回到更常用的槍炮與炸彈之上。

所謂的子彈,也不過是能夠更快地運動,殺傷力更大的箭矢吧。

而所謂的箭矢也不過是能夠命中地更加精準,殺傷力更大的石子吧。

從口徑為幾毫米的子彈到口徑超過八百毫米重達數噸的炮彈,人類似乎並沒有從本質上偏離猿人們自百萬年前就已經掌握的石子投擲技巧。

甚至就連炸藥所帶來的爆炸,本質上也是希冀與其中夾雜的彈片與被壓縮的空氣本身作為“石子”來殺傷敵人吧。

那麼,倘若一頭有著上百顆頭顱的巨龍被以能夠飛出地球的速度射出,是否也能夠將其當作是“石子”呢?

答案也許是是的。

人類為了讓自己的石子所能造成的傷害更大,於是砸制了鋒利的石片作為投擲物。

為了能讓鋒利的石片飛行的更遠,於是增加了箭桿與尾羽,同時使用起了弓弦來蓄力。

為了能讓箭矢飛行的更快更準,人類又去掉了箭桿,用起了火藥,增添了膛線,同時還將子彈與炮彈的前端設計為了更適應飛行的流線型。

這一切的一切都為了能讓自己手中的武器能夠更有力更致命的了結敵人。

工具的使用,智慧的運用的確讓人類變得更加強大。

但換句話而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必要的。

倘若擁有著足夠的力量,擁有著足夠的技巧,就算石子並不銳利也無所謂,就算石子並沒有尾羽箭桿也無所謂,就算是石子是用手擲出,沒有膛線也沒有流線型的尖端也無所謂。

甚至於,就算不是石子也無所謂。

人類所做的一切為了能夠讓最終落在敵人身上的能量更加強大。

於是人類想盡一切辦法將“石子”飛射時損失的能量減小,又使用火藥或是電力增加“石子”射出時的能量。

但對於真正強大的存在而言,只需要擁有足夠的力量就好了。

哪怕力量的利用率小於百分之一,基數為“1000”的能量輸出也依舊遠遠大於利用率為百分之百的“1”。

百頭的巨龍與渾身泛著金屬光芒的高加索神鷹在轉眼間就相撞在了一起。

那是怎樣的語句都難以形容的威勢。

那是人類的巨炮再發展百年千年也依舊難以企及的強大攻擊。

因高速的飛行,百頭巨龍的前端的空氣被壓縮成了令人難以想象的高密度,而在它之後的空氣卻形成了恰恰相反的真空。

連同自身飛行的動能加上身周被壓縮的空氣的動能,在與高加索的神鷹相撞之後,因與空氣摩擦所產生的火光在瞬間就膨脹到了一個難以言喻的範圍內。

即便沒有可燃物,大爆炸也在剎那間爆發在了相撞的百頭巨龍與高加索神鷹之間。

隨之而來的便是空氣被壓縮爆發出的舉向與擴散向四周的衝擊波。

比十數級的颱風還要猛烈的巨風率先衝擊到了阿尼姆斯菲亞等人所乘坐的小舟之上。

“前輩————,請小心!”

早就做好了預防衝擊準備的瑪修雖然有條不紊地站在了小舟的最前方而擋下了襲來的風暴,但她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