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0章 不要讓羅馬,離開你的掌心 (第1/2頁)

加入書籤

愷撒不敢置信地看著自己手中無往不利的黃金之劍在一根根崩斷的“弦”下也一起裂解,化作了金黃色的星塵在空氣中消逝。

在阿尼姆斯菲亞的話語下,被斬斷的不僅僅是“弦”與黃之死,還有愷撒靈基中的一部分。

雖然歷史的軌跡可能會略有不同,不同可能性中的愷撒也會著不同的經歷。

但對於大部分從者而言,生前的自己大抵是沒有死後變作英靈的自己強的。

功績的昇華,傳說的總結,後人的追捧。

得到以上一切的一切才形成了現在立於戰場之中的愷撒。

而阿尼姆斯菲亞做的,僅僅是愷撒的靈基來了一次“外科手術”而已。

把愷撒靈基中那些不那麼真實,不能讓他“相信”的東西剔除。

讓愷撒生前的傳說有一個更簡單更合理的解釋。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Entitiesshouldnotbemultipliedunnecessarily)

雖然名為奧卡姆的剃刀,但簡單有效原則真正的精髓其實不在奧卡姆,也不在剃刀。

只在這句“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話中。

這條原理誰也可以遵守,可也不那麼好堅持的。

即便是奧卡姆本人也未能真正的將【簡單有效原理】奉行終身。

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拒絕相信自己不願相信的。

當剃刀的理論和自己想要肯定的事情衝突時——————————

該怎樣抉擇呢?

尼祿有些複雜地看著身前與愷撒對峙的阿尼姆斯菲亞。

《埃涅阿斯紀》作為帝國的開創者屋大維·奧古斯都最為推崇的著作,一直以來都被視作羅馬文學的巔峰與瑰寶。

哪怕是牙牙學語的孩童也應當在孩童時讀完《埃涅阿斯紀》,知曉光榮的羅馬從何而來,知曉偉大的愷撒與奧古斯都的血統有多麼高貴————————

知曉帝國的穩定是有多麼的來之不易。

.....

這麼看來,目的性的確很強烈吧。

連尼祿都不由得感嘆著《埃涅阿斯紀》作為工具的便利性。

唯有一絲缺點便是將埃涅阿斯的兒子阿斯卡尼奧與尤利烏斯家族聯絡起來的方式過於牽強。

背後的用義更加明顯。

可她自己也同樣曾是深信那故事的一員,深信著羅馬是由奧林匹亞山的眾神後裔所建立,深信著自己既是繼承了那份光榮血統之人。

雖然只論單純的世系的話,由愷撒和他外甥兼養子的屋大維所開創的儒略·克勞狄家族(Julio-Claudian)流傳到尼祿這代已經很難說清楚誰是誰了。

尼祿也只能籠統的奉二人為祖,卻無法找出自己真正應該稱呼愷撒為誰。

可尼祿的血統卻是毋庸置疑的,直接從屋大維·奧古斯都流出的。

她一直為此引以為豪。

現在阿尼姆斯菲亞直接從根本上否定著愷撒血統的真實性.......將一切都歸結為屋大維用來鞏固自己統治的手段,雖然是站在她這一邊,但尼祿也同樣算是他針對的物件吧。

連那份光榮的血統都是陰謀與手段的話,那名為尼祿的人又有什麼立場去統領帝國呢。

僅僅因為自己母親的母親是屋大維的女兒嗎?那也太古板可笑了些。

她又回想起那天夜裡阿尼姆斯菲亞遞給自己的劍。

尼祿緊緊地握住了曾一度被阿尼姆斯菲亞獻到她手中的紅色長劍。

明知這一切的總督又為何會向自己效忠呢?

.....僅僅是為了不改變歷史嗎....?

如果是那樣的話.....

尼祿不想去問阿尼姆斯菲亞這個問題,也不會去問。

因為她害怕得出自己預見的這個答案。

“陛下,趁現在!”

然而阿尼姆斯菲亞並沒有注意到自己身後的尼祿陷入了有關正統性的無休止自我懷疑中。

被剔除了來自維納斯的神性的愷撒同時也失去了能夠得到黃之死的“原因”。

既然他的血統是牽強附會,那麼自然不可能得到真正流傳下來的【黃之死】。

因果關係被否認的愷撒現在只是一個普通的征服者,一介普通的羅馬獨裁官,一個為未來羅馬奠定了基業的政治家。

雖然仍然保有著成為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