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4章 總督的工作 (第1/3頁)

加入書籤

那一天,人們只看到了阿尼姆斯菲亞一人走出了塞圖恩神廟。

自那之後羅馬城中就開始流傳起了尼祿的新總督把元老們都獻祭給了農神的謠言。

事實上也確實差不多如此。

除了塞涅卡外,阿尼姆斯菲亞現在沒有辦法挨個確認每個元老的可信度。

雖然之前元老院中發生的一切已經讓阿尼姆斯菲亞大概斷定針對尼祿的陰謀會暫時告一段落,但他依然不能拿著尼祿的性命去豪賭。

據阿尼姆斯菲亞初步推斷,陰謀的幕後主導現在應該已經不在羅馬城中了。

但其確實曾到過羅馬之中。

幾位像是提線木偶一般的元老們應該就是在那時候被他安排好的棋子。

在近衛軍仍然忠於尼祿的前提下,想要顛覆尼祿統治最好的突破點就是元老院。

當元老院的一切已經被安排妥當之時,只需要近衛軍一消失,就能在瞬間完成政變。

將卡利古拉的到來也算作在計劃之內,靜候著時機。

阿尼姆斯菲亞幾乎可以確認這就是來自於聯合帝國中的陰謀,因為無法一時從正面戰場上擊敗布狄卡組織的防線,所以聯合帝國採取了另一種方式試圖瓦解尼祿與羅馬。

只不過阿尼姆斯菲亞的出現導致了計劃的崩潰,近衛軍雖然被全滅,但是尼祿仍然有實力鎮壓元老院。

恐怕最後元老們的刺殺並非是真正陰謀的一環,而是蜘蛛在蛛網無法捕捉獵物之後,將整張網全部捨棄,以防他人順著蛛絲追查到自己。

所以阿尼姆斯菲亞才認為一時半會兒間不會有更多的內鬼了。

但那並不能成為阿尼姆斯菲亞能讓元老院繼續表演的原因。

即便是共和國時期,在面對外敵時元老院還要選出一位獨裁的執政官全領軍事,更別說現在了。

不過阿尼姆斯菲亞並非是完全獨自離開農神廟的。

被他一併帶走的還有農神廟中隱藏的一千餘萬枚銀幣與十數噸黃金。

自凱撒時期開始,農神廟就不再單純地被當作重要的神殿與節日狂歡的場所了。

除卻祭拜農神塞圖恩外,塞圖恩神廟還一度被當作儲存國家檔案與國庫金銀的地方。

阿尼姆斯菲亞對羅馬的國家檔案沒有過多的興趣,但要說到國庫中的金銀,那就不一樣了。

要真正將總督的職能發揮出來,沒有金銀的開路必然不行。

從時間上來看,布狄卡女王的叛亂剛剛平定現在應當是在公元六十年左右。

已經是尼祿執政的第六個年頭了,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的話,現在就該是尼祿統治由盛轉衰的時間段了。

尼祿執政前期“善政”的美名與卡利古拉和克勞狄烏斯的“善政”同樣是有代價的。

一位帝國的元首該怎樣討好公民呢?

當然是花錢了。

卡利古拉與尼祿在剛一登基時都選擇無理由的給羅馬市民們散發金錢作為犒賞,卡利古拉為元老院與騎士階級的家屬們舉辦了數次宴會,尼祿還會不定時的給羅馬的市民們贈送禮物。

包括且不限於食物、牲畜與衣物,甚至還有首飾與房產。

克勞狄烏斯則是更為直接的將一部分權力重新歸還給了自屋大維改革後被大大削弱的元老院與幾乎名存實亡的公民大會。

美名是有價錢的。

卡利古拉主持修復了敘拉古的城牆與龐貝劇院,克勞狄烏斯大興水利,尼祿則醉心於為市民們修建浴場與體育場。

甚至舉辦了兩屆聲勢浩大的尼祿祭。

誠然羅馬皇帝們為世界的文化與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也直接地掏空了羅馬國庫內的金銀財寶。

阿尼姆斯菲亞甚至可以用魔術一次性的將羅馬的國庫全部帶走,並且用幻術掩蓋起來。

十數噸黃金聽起來多,可當考慮到黃金的密度時,就不再這樣了——————

近二十噸黃金才只有一立方米。

整個羅馬積攢下來的財富居然只剩下這些。

阿尼姆斯菲亞還是小覷了尼祿陛下敗家的速度。

再聯想到她之後想要建造的金宮,阿尼姆斯菲亞也有些開始理解她為什麼後來會近乎不擇手段的斂財了。

“唉.....”

站在元老宮的門前,阿尼姆斯菲亞有些頭痛地嘆了口氣。

四個士兵已經重新守衛在了宮門的兩側。

從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