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8章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良夜 (第1/3頁)

加入書籤

光亮————————,

黑暗————————,

兩種完全相反的顏色卻同時出現在阿尼姆斯菲亞的腦中。

沒有空氣也沒有海水,他在地殼的縫隙間墜落。

周遭充斥著的除去泥土之外也就只有【以太】。

傳遞光的介質,形成天體的元素。

古人將大地與天體分割,單純的認為地水風火四種元素構成了地球上的一切,而以太則是構成天空與星星的元素。

只不過在近現代的實驗中卻無法得以證明【以太】的存在。

尋常人或許會認為【以太】只不過是古人的謬誤,但只有少數人才會得知,那是“空”。

實際上存在而理論上完全不存在的事物。

基於理論的科學能夠認知到理論上存在而現實中不存在的“虛數”。

可惜,不存在理論上的“空”是科學怎樣也無法發現的。

但阿尼姆斯菲亞更渴求的答案卻是————那究竟是光明還是黑暗?

阿尼姆斯菲亞也無法反應過來。

光亮大概是被引爆的烏拉諾斯之槍吧。

那黑暗呢?

明明應該在一瞬間就得到的答案,在此時卻遲遲未能浮現在阿尼姆斯菲亞的腦海中。

幾日的疲倦與氧氣的稀缺同時作用在了他的大腦中。

像是在課堂上極力的控制自己不要陷入睡眠,卻還是止不住的失去了意識的學生一樣。

阿尼姆斯菲亞的頭腦已經無法集中注意力再思考。

黑暗完全吞沒了光芒。

阿尼姆斯菲亞在地層的“空”中墜落,任憑著地心引力拉扯著自己的身體。

可在失去參照物的黑暗中,墜落本身並無意義。

來自“空”的阻力最終讓阿尼姆斯菲亞與引力間找到了平衡,不再加速。

可墜落也好,上升也罷。

沒有參照物,勻速直線運動與靜止就沒有區別。阿尼姆斯菲亞進入了某種別樣的“失重”狀態。

阿尼姆斯菲亞在一片漆黑中,緩緩漂浮著。

就好像身處“太空”一樣.........只是缺少了星光的存在。

沒有對比物,時間與空間的概念被無限的模糊——————就算不被模糊,現在的阿尼姆斯菲亞也大概無法繼續理解了吧。

“不要溫和地走入那良夜——————,”

老者誦唸詩句的聲音彷彿迴盪在阿尼姆斯菲亞的耳畔。

昔日求學時的景象出現在了阿尼姆斯菲亞的眼前。

午後的教室中,略顯佝僂的老者背身在黑板上勾畫著什麼。

依稀能看出,當歲月在他的臉上刻蝕痕跡之前,老者也算是個英俊的紳士。

不過頭頂上的毛髮也像是來自不列顛的紳士一樣無影無蹤,連地中海都未能剩下。

春夏交際的陽光穿過古樹葉片的空隙,落在教室中的地面與課桌上。

據說日語中有一個專門的名詞來形容這種景象。

“暮年當在日落時燃燒、咆哮—————,”

呈階梯狀排列的半圓教室就像是古羅馬的藝術劇場一般,從每一個座位都能俯視到站在中央處的講師。

可偌大的教室中卻只有阿尼姆斯菲亞這一個學生。

“怒斥,怒斥——————,”

柺杖敲擊地板的聲音迴盪在空曠的教室中,像是禪院中的木魚聲般令人平靜。

“怒斥那光明的消亡。”

雖然老者的身形矮小、佝僂,還站立在教室的最低點。

但在阿尼姆斯菲亞的心中,老者的形象卻要比階梯教室的最高點還要高得多。

比任何人都要高。

高到阿尼姆斯菲亞不敢過分的靠近那位老者,就算教室中空無一人,他也只會坐在距老者不遠也不近的中排座位中。

如果所有的科學研究者都是站立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話,這位老者就是阿尼姆斯菲亞的巨人。

“出自狄蘭·托馬斯,這就是老師最喜歡的詩嗎?”

老者在黑板上書寫的身影微微停頓,隨後緩緩地轉過身來。

“最喜歡嗎?如果說喜愛的話,毋庸置疑我是喜愛這首詩的。但要是說上‘最’,我這顆已經生鏽的老腦袋可就沒法確認了。”

“老師的頭腦要是算生鏽的話,我大概就算是沒有頭腦了。不過確實,說到‘最’的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