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6章 加入初中教材!學生欲哭無淚 (第1/2頁)

加入書籤

如果說,一條定律或者定理,可以讓某位大數學家,或者大物理學家青史留名。

那麼,文學家留名的方式,自然是透過文章。

現代社會普及義務教育,不像古代讀書學習一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如果文人要在現代社會留名,那麼自己寫的文章入選教材,絕對是最好的留名方式。

因為比起數理化的課本,除非你牛逼到定律用你的名字命名,否則很難留下你的足跡。

所以語文課本就是文人留名,同時也是文章傳世的絕佳途徑。

至於沈白,一篇《滕王閣序》入選高三語文課本,還讓高中生必備古詩文增加了一篇!

此外,這篇文章末尾的古詩,也入選了小學六年級的教材,同樣納入必備的範圍。

如今,兩位老學究的爭執,讓這件事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辦公室內,兩個年邁的身影在爭吵。

“哼,入選就入選!要讓天下學子評一評,這首《水調歌頭》每一句的精彩之處。”

“行,我跟你打賭,一定是喜歡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一句的人最多!”

“不不不,除了最後一句以外,一定是喜歡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這一句的人最多!”

“哼,天下學子的目光都是雪亮的,咱倆就走著瞧唄!”

望著這兩個老傢伙吹鬍子瞪眼,為了一首詞的文學內涵爭來爭去,早已退休的歐陽老師捋著鬍子笑了笑。

歐陽老師就是剛剛建議將《水調歌頭》納入教材的人。

反正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你們爭來爭去,一個說這一句好,另一個說那一句更好,這樣只能代表你們自己的觀點。

既然要爭,乾脆放到教材,讓天下學子評判不就好了嗎?

聽到歐陽老先生的建議,宋老師說道:

“還是歐陽老師想得周到,考試經常考詩句賞析,到時候我們出一道開放式題目。”

“讓學生自己選一句,進行賞析!”

他一邊說,一邊瞪了另外一名老師一眼。

另外一名老師姓曾,他同樣不甘示弱:

“既然要考,那就編入必背的範圍。”

“到時候教學調研,就知道咱倆的眼光誰更準確了。”

歐陽老先生上前“勸架”,溫和地說道:

“好了好了,再過一年你倆也退休了。”

“幹嘛火氣還跟年輕人一樣呢?”

“既然準備將《水調歌頭》納入教材,想好放到哪個年級了嗎?”

……

聞言,宋老師和曾老師都犯難了。

《水調歌頭》作為一首極其優秀的古詩詞,除了小學以外,好像哪個年級學都不為過。

畢竟,全篇正文只有九十五個字。

比起《滕王閣序》七百多個字,這已經非常仁慈,非常人性化了!

最終,還是歐陽老先生髮話了:

“剛剛你倆爭執的時候我就說過,可以編入教材。”

“但我印象中,這個叫做沈白的作者,好像不是第一次出現吧!”

“要不你倆動手查查?”

於是,宋老師和曾老師爭先恐後地查起來了。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還有人會為了一首詞的哪一句寫得更好吵起來,這一點在歐陽老先生看來反倒別有一番滋味。

至少不是為了金錢,不是為了利益。

而是單純地為了愛好,為了自己在文學上的審美傾向!

不一會兒,兩位老師都震驚了。

歐陽老先生捋著鬍子的手停了下來,望向了他們兩個人說道:“咋了?”

宋老師連忙說道:

“歐陽啊,這個沈白豈止是有點耳熟。”

“原來,他不止一次出現在教材上了。”

此話一出,歐陽老師也震驚了。

自己以為沈白只是出現在某個邊邊角角。

沒想到,看這兩個人的反應,好像他在教材中還真有一席之地!

曾老師也補充道:

“高中三年級的教材,已經有了他的一篇《滕王閣序》!”

“這還沒完,就連小學六年級,也有了他的一首詩,還是節選出來的。”

“這些事情,都是其他同事辦的。那個時候估計是輪休,我們才會不知道。”

對於快要退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