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9章 是餓病 (第1/4頁)

加入書籤

對於這樁差事,趙陸還是稍微有些疑惑。

按說軍隊是國之重器,無論是攘外還是安內,大部分力量都由他們供給。既然出了力,那基本的需求自然該為他們滿足的,否則後勤保障豈不是大大失職?

可……

進了臨時準備的院落,趙陸對軍營的崇敬之心逐漸消退,意識到事情開始怪異起來。

“胡叔,咱們一路進來,我怎麼瞧著他們精神頭都不太好呢。”當著營裡的醫師,趙陸沒敢亂說,眾人看起來有點長期吃不飽的面相,這還能守衛京幾,守衛皇宮嗎。

這麼想著,思維就發散開去,西郊大營人不過六千餘人,難道國庫還差這一口吃的?由此可見,守衛邊陲的將士過得又是怎樣淒涼啊,難怪金陵都能生亂了。

飯都吃不飽,這誰受得了?

軍醫忙不迭取出藥方,湊近遞給胡君榮看,直言營中確實有蛔蟲病蔓延,但打蟲藥吃下去,效果卻翻來覆去的反覆,這才有長史遞了帖子,請太醫院前來參詳。

嘴上說是參詳,但說著說著,就變成了:“眾將士皆為國之棟樑,萬不能出了差池,是以這事兒,就全權託付胡大人了。”

本來就是來辦差的,說託付也不算錯。於是胡君榮從善如流接過藥方和脈案,一拱手便應承下來,叫趙陸都沒反應過來。

等軍醫一走,趙陸三兩步跳上前,“你就這麼接了?萬一是坑怎麼辦?”

在賈府做事的腦回路還沒倒過來,工作留痕過得習慣沒改,什麼事不查驗清楚了是絕對不會接手的,這是屬於趙陸的工作經驗。

“是坑就能不接嗎?”胡君榮反問她。

趙陸一下子噎住了。是啊,這是天子一言堂的時代,她們得了皇帝的委派,面前就是刀山火海也得衝。話又說回來,兵將自來是最康健的人群之一,西郊大營又是皇城的親衛,總不會變成個燙手山芋扔人手裡。

她點點頭,“那我出去走一圈看看?”

昨兒連夜惡補了軍營裡容易出的毛病,現下滿腦子都是痢疾蛔蟲傳染病,她心裡有些沒底。

醫書上的病症,就是薄薄幾頁紙,而眼下要面對的卻是無數真實的人,與紙上談兵不可同日而語。

草藥記不住,醫書背不完都是小事,大不了要強一點,一年多點幾支蠟燭,拿出備戰高考的勁兒,日子久了,總不會落於人後太遠。

可真上手,一不小心卻是要人命的,好再胡君榮也沒打算讓她上手,“你去走走看看也行,基礎理論上你雖差一籌,可你想法多,有什麼不懂的儘管來問我。”

胡君榮不懂得現代醫學的基礎邏輯,但他聽妻子說過,大戶人家流行養生,概括起來其實就是醫者所說的治未病。再兼見識過趙陸的‘偏方’,只當她也是略懂皮毛,並非完全的門外漢,於是放了人。

待到一身青布對襟短打做小童裝扮的女孩轉身,心頭驟然想起王濟仁的囑咐,又叫住了趙陸,側身從桌上抽出一本空白脈案道,“你拿去,將你覺得異常的症狀都記下來,等我收拾完了再去尋你。”

為表對太醫院的友好,拜見完撫軍校尉之後,營中便派了三個熟悉環境的將士來給二人帶路。

套近乎三大定律:吃點兒,喝點兒,吹牛皮。

果然,給趙陸帶路的是一個叫張林的小兵,他喝了趙陸的一杯高粱酒之後,性格活潑不少,“我們家孩子要讀書呢!我這每年的俸祿都寄回去,以後若是能中個什麼秀才舉人的,我也能回家享福!小大夫,你要是有什麼事,儘管和我說!”

“那可好,讀書使人明智,定能孝敬你不少。”想著低得嚇人的錄取率,趙陸說不出來多少積極正能量,便問起大家最近都做什麼。

營地依山而建,聯排的大帳做了功能分割槽,因著快到午飯的點兒,遠處臨水點有寥寥炊煙升空。見趙陸問起,張林笑著說:“正好,現在正是火頭軍最忙的時候,看看去?”

一路上又說起最近營外的莊子裡有野豬作祟,但大家都沒有懼怕的意思,齊心協力蹲點三天,你們今天來得正好,要加餐了。

趙陸心中小小的海豹鼓掌,有肉吃!

邊軍將士不打仗時為了自給自足,有屯田的習慣,沒想到京畿的將士也要靠自己的雙手加餐,生活條件出乎意料的樸實。

待到走進了,一連七八口三尺寬的大鍋裡,正咕嚕咕嚕煮著一鍋看不清原貌的食材,淺綠色的內容物依稀有青菜的影子。其實她一早就知道古代不打仗時,軍隊的伙食是很差的,但猛一看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