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43章 官府代贖 (第1/3頁)

加入書籤

胡夫人:“暫時無性命之憂。”

正吸鼻涕的雲珠哽了一下,心驀然落到實處的踏實感迅速將人包裹住,想著方才的失態,雲珠自顧找補道,“……欸,她那人就是愛錢,不安全就跟著你們一路回來嘛,真的是,就知道叫人擔心的。”

與趙三說來也就兩三個月同床共枕的情誼,只是隨著近年來三番兩次接觸,越大才越明白,那是個柔軟又重感情的女人。

奈何年紀太小,難免過分敏感,又因為家庭原因叫她心思太重,還是與劉平成婚三載,才多了幾分靈動。

細想起來,兩人快半年沒見了,眼下也只得從信中曉得近況,聽趙三在信裡說起金陵暴亂時,雲珠覺得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兒了。

再接著看她被豪強擄去開荒,還能借著翻地的空檔與胡家夫婦相見,雲珠渾身冷汗卻也難忍開心。

真是個聰明孩子。

趙三說自己:“我們在金陵生了些波折,不欲瞞你,但索性一切都還好,我長高了兩寸,跟著一個打鐵的老師傅在練拳,老師傅人很好,不僅幫我們翻地,還教我們幾人打拳,很是耐心。”

“雖說是叫人擄走,可這些人倒也不壞,允許我們繼續耕種,還承諾年下比官府高兩成的價格收糧,所以暫時不回京城,否則賃地的錢可就要打了水漂……”

雲珠憋著一泡淚水,又哭又笑的,翻頁就見一幅不倫不類的小畫兒,依稀辨得出是玉米的模樣。

看著這縈繞心頭兩月餘的玉米棒子,那種揭曉謎底的躁動感逐漸加深,迫不及待的翻過去,果然見趙三在信裡寫,“南邊多山石貧瘠之地,水稻不可植,豆黍難攀緣,只這玉黍一樣,巴掌大的地,春播秋收,一棵就能對付出一個人一天的口糧來。”

熟悉的人當捉刀人就是好,不必惜字如金,瞧這拉拉雜雜的五六張紙,便知道胡家在趙三眼裡是可信的‘自己人’。

連選種育種的事兒都講了一遍,末了還不忘誇雲珠是個接地氣的好孩子,沒有忘本,還記得伺候土地那些事兒,甚至還琢磨出了行之有效的門道來,先記一功云云。

雲珠闔上信件,心道,趙三出門一趟,姐姐的款兒是端得愈發穩當了。

當初寫信時,胡夫人恰好在一旁放風,自然曉得信中大致有什麼內容,如今充當起講解官來,正好補全了信件之外的情況。

“金陵有一自稱流照宮的江湖組織,據傳最先是一樵夫,在鐘山上打柴時得仙授秘法,找到了一處世外桃源,名曰流照泉,說底下有花不完的金銀財寶……”

胡夫人是個性情中人,當即抿唇肅然道,“他們人多勢眾,我與老胡還是因為走的官路,這才沒被劫住。但趙三她們住在山上,許是叫人踩過點了,兩口子出門做活都是分開看管,兩口子都不肯拋下對方先跑,更何況漫山的成本,任誰也舍不下的。”

雲珠擰著眉,想起自己從野史上看來的異志,但凡山匪想要發橫財,不是洗劫偏僻地方的村莊,就是不講武德挖人祖墳。

變現的方式也十分簡單粗暴,直接說自己是在山裡遇到了精怪神仙,人家白送的。

什麼?你們也想發財?

好哇,那你們跟我混,咱們去洗劫下一個,啊,不是,咱們去找下一個好心的老神仙,找點飯吃要點錢花。

人少則歪門邪道,人多,那可就不得了了,想要養住這麼多人,必然要多多的洗劫村落,長此以往,必生暴亂。

如今金陵瞧著就是暴亂了,鬧成這樣,皇帝肯定要平亂,但平亂要花錢,可國庫裡沒錢……

老百姓家裡沒錢就是賣些個雞蛋糧食牲畜,天家沒錢,那就要殺養肥了的鴨子。思及此處,雲珠倒吸一口涼氣,心下覺得,五百兩該花還是花,總不能等肥鴨子翻車才想辦法,萬一晚了可就麻煩了。

女人家在感情上總是細膩些,確定趙三暫時不會有事之後,一老一少湊在一處,感嘆了一會兒老三相依為命的愛情,又嘆息地說起府裡裁員的事兒。

“五百兩銀子,著實不少了,咱們這等尋常人家一年到頭,攏共也就三五十兩的花用。”胡夫人聽完價錢也忍不住地咋舌,“不過想要湊出來,也可行,等著老胡回來了,咱們給趙三寫信商量商量。”

胡夫人一聽贖身,頓時來了勁頭,好些話終於不用憋在心裡了,她生怕雲珠反悔,語速極快地道,

“你千萬不要被那些花花富貴迷了眼,想贖身是再正確不過的想法。我不拿你做外人,有些事眼下說雖早了些,可你也要曉得,天下人都拿奴籍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