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9章 顧家 6 (第1/2頁)

加入書籤

所謂的秦君屹屠殺舊臣,也不過是在清理蛀蟲回籠經濟而已,甚至其中不少舊臣身死都有著顧家的明確授意。

與其說篡位,倒不如說是租賃合作。

顧家上一代的皇帝昏聵,把整個北境朝堂治理的那叫一個亂七八糟,先皇駕崩之後,本就荒唐的北境朝堂更是愈發烏煙瘴氣。

後來就是以秦君屹、沈墨遲、沈輕言三人為首的‘清君側’事件。

雙方的為國之心同屬一家,實力也趨近於平等,如果拖延,必定會衍變成分崩離析這個結局。

為了儘可能儲存內鬥所帶來的人員損耗,雙方最終決定,由當初的秦沈第一人·沈輕言,出戰當朝太子·顧行之。

若沈輕言勝,則顧氏讓出皇帝之位六百載,以便秦君屹賑國救民、抗擊妖域、發兵徵天。

若顧行之勝,則秦君屹此生不得干政,且秦沈兩家全力輔佐顧氏,鎮壓叛亂,扶北境王朝之將傾。

當然,結局說明了一切,事件最終以沈輕言險勝顧行之一劍落下帷幕,至此,顧氏暗中助力秦君屹登基,開始從頭到尾的整理國家。

為了打消顧金潮對於皇位的渴望,顧金川同他講的話語很重,但實際上,在平復北境這一事件上,顧家的付出絲毫不遜秦沈兩家,甚至猶有過之。

畢竟他們真的信守了承諾,沒做任何手腳的將整個天下讓了出來,此等肚量,絕非常人所能及第。

顧金川呵斥顧金潮,並非是要將天下拱手讓人,而是不想讓族人太早升起驕躁之心。

秦君屹這個人,顧金川認識的很早,深知其言行一致的脾氣秉性。

所以當秦君屹說出‘為災荒飢禍而借天下,待盛世太平物歸原主’這句話的時候,顧金川幾乎沒有生出多少牴觸情緒。

就事論事,當初的顧家已經救不了天下了。

顧行之身為太子,在治國齊家一道上也只是略有建樹,守國尚可,但絕非聖君,更不可能扶大廈之將傾。

如果說將顧家分為兩派,以太子·顧行之為首、顧金潮等人為輔的主戰派,以么子·顧羨之為首、顧金川等人為輔的主和派。

在這兩派中,看似主戰派更為激進,但實則真正在進行豪賭的卻是主和派,又或者是主和派中這名一副腎虛模樣的首腦顧金川。

沒錯,主和派暗中其實也分為了兩派。

時代變遷,沒有千古的王朝。

當初的皇朝么子,顧家天祖·顧羨之,也是真的已經無心天下,自從顧雀兒出生之後,便一顆心的撲在瞭如何讓顧家成為北境第一家族的道路之上。

而顧金川則是不同,他從一開始支援秦君屹登基,想的便是借秦君屹之手蕩平北境而立盛世。

只要能渡過顧雀兒這一代,秦君屹一人便能為他顧氏江山再續盛世千載!

這傢伙,把秦家、沈家、顧家,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推上了賭桌,他賭的就是自己能借秦君屹之手翻身,撐到顧家下一代明君出世。

而秦君屹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在位僅僅二百年就完成了他們約定三百年才能完成的絕大部分事項,成功讓北境走入了正軌。

如果不是半路殺出了某條傻狗,那麼這四百年間過後,顧家絕對會成為天底下最大的贏家。

“伍折衝,咱們為什麼一定要成為敵人?”

聽到顧金川這話,伍是狗有些意外的眨了眨眼,下意識的瞥了一眼自己身旁的煙小乖,最後聳聳肩。

“倒也不是一定會成為敵人,只要你能保證顧家千年內不對南國出手,那咱們也不是沒有化敵為友的可能。”

對此,顧金川笑了笑,笑的十分勉強,因為他知道,伍是狗所說的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除非天地間出現隸屬北境的第三尊人境至強。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每一位聖人所代表的都是一整個時代,初代人聖和國師的出現整整相差了十萬年之久。

甚至,號稱天賦冠絕古今的聞人正德都不敢打包票說自己一定會破劫入聖,更不要說天賦本就遜他一籌的文武隆昌了。

但毫無疑問的是,如果這時代真的還會走出一位至強,那這尊至強必在聞人與文武二人之間。

人族史上僅有的兩尊破境皆為聖賢,這已經算是北境最大的幸運了。

初代人聖是天地間第一尊破境至強,因其心懷天下又或者心懷天下青樓,反正從未征戰四方,冠絕天下而手不染血,所以可稱聖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