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37章 瘦西湖邊 管家侯府 (第1/3頁)

加入書籤

唐人煙花三月下揚州,趙璂等人初冬時節來到了揚州。至於能否見到二十四橋的明月夜,全仗天時。

深秋的瘦西湖是另一番景象,萬木染霜、色彩斑斕、湖水澄淨,鷗鳥停步、遊人不絕。

安允才幾人外傷已愈,帶著寒露霜降四兄弟,追上來匯合。

柳淳帶也帶來好訊息:在淳于先生的精心治療下,柳太平如今已能獨立行走,半年後就可行動自如。如果花功夫修煉,內功還能恢復一部分,達到二流水平有望。只要不和人比拼內力,非一流高手,很難勝他。趙璂聽到這個訊息,高興良久,為柳幫主感到慶幸。同時在心中,默默感謝淳于先生上百遍。

白長老帶著兩位護法,按總舵的安排將巡視北路轄區,所以一行人為數眾多。

江南的事已了,西關盟也暫時沉寂下來。大家都很輕鬆,在柳淳的提議下,都各自到城中游玩。

趙璂、趙瑋兩人都把兵器放在了客棧,然後在老城中穿街過巷、訪古覓勝。仍是一身布袍的趙璂,跟在一身錦緞的趙瑋身後,好似一個跟班。蘇州裁縫的手藝名不虛傳,不但做工精湛,色彩搭配更是別出心裁。故乃皇家織造局分部所在地。趙瑋今天身上穿的衣服,只是出自於蘇州城中尋常裁縫之手,看起來讓人眼前一亮的同時,又不覺得突兀和怪異。

景德鎮瓷商鄭員外,真是豪氣。那日,姐弟二人離店後。讓“瑞馥”綢緞莊的掌櫃分別給二人用店中最好的面料,做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各一套。當店中夥計送過來的時候,都以為是送錯了地方。衣服是按照二人的身形做的,別人也不能穿,只能收下。趙璂只好親筆寫了一封感謝信放在店中,麻煩掌櫃下次轉給鄭員外。

瘦西湖邊的“斯記”小吃店,蝦籽豬肉小餛飩是最正宗的,在新鮮的豬肉餡中加上當年的河蝦籽,哪怕每個餛飩裡面只有幾顆蝦籽,其鮮味立馬上升了數個臺階。

姐弟二人一進店,立刻吸引了食客們的目光。趙瑋端莊的坐在桌前,對那些熱辣辣的眼光完全熟視無睹。趙璂點好吃食,與姐姐相對而坐。店中的人都開始猜測起二人的身份來。

“三爺,這個小娘們真是不錯。好像還是個雛兒。”哪怕如同蚊語,對趙璂來說與雷鳴何異?

“是好久沒有看到這樣的好貨了。”一個好熟悉的聲音響起。趙璂轉頭瞧了過去,兩個長得並不猥瑣,卻又故意低頭裝著吃餛飩的漢子,時不時的朝他們這桌瞟。

“三爺,把她獻給侯爺,必然可以讓他開心起來。”這是那個面向趙璂的青衣漢子說的。

“莫要魯莽,先摸摸他們的底再說。城中達官貴人不少,只有一個下人跟著就敢出來溜達,肯定不簡單。”三爺背對著趙璂,看身形比較壯碩,寶藍色的綢衫,略顯陳舊。

趙璂根本沒有想到,能在離融州兩千裡外的揚州碰到三爺。看來這個三爺多半是和鹽打了不短的交道。

融州鹽監衙門是四品的衙門,而揚州去年被提升為江淮鹽道,主官為從三品,是戶部名副其實的錢袋子。

姐弟二人放下筷子,沿著湖畔慢慢的走著。三爺二人果然跟了上來。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原來柳大公子與安允才二人隨著人群也在這裡。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著這座名城的前世今生。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呵呵,揚州的溫柔鄉可是馳名了近千年。樊公子,這次在揚州該多停留兩天吧?”有人中有人道。

“那是,那是。”一個帶有北方口音的人來答道。

趙璂拉著趙瑋悄悄的繞過人群。,繼續往人跡罕至的地方走。後面跟著的三爺此刻已不見蹤跡。

姐弟二人離瘦西湖越來越遠,周圍全是田野村莊。不少的農舍還有炊煙在飄蕩,想來是剛從地裡歸家的農人,正忙著做晚餐。

天色漸暗,二人掉頭回城。

在一處山坳裡,幾個壯漢攔住路中。二人故作驚訝,一臉茫然的看著這幾個五大三粗的漢子。

“幾位好漢?有何貴幹?”趙璂顫聲問道。趙瑋則躲在弟弟身後暗暗發笑,她這一笑可把周圍的幾個漢子都看呆了。這些山野村夫,何曾見過這樣的美人。有幾個不自覺的吞了吞口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