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0章 長孫入冊 東宮訓話 (第1/3頁)

加入書籤

首輔大人一表態,其他還有話說的只好閉口不言。

“李大人,如果以後有人再質疑此事,該如何解決?”魯王問道。

“魯王爺,任何事情要想做到讓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是不可能的。今天我們只是就事論事,陛下、娘娘和太子殿下有必要大費周折,去找一個不相干的人來當嫡子嫡孫嗎?現在我朝皇嗣可比大宋要繁茂得多!只要是腦袋正常的人就不會拿此事做文章,否則不是居心叵測就是愚不可及!”李大人毫不猶豫的回答。

“魯王爺,漢宣帝不也是長在民間嗎?他的身世可沒有我們眼前這麼清楚明白。千年以來可有人質疑過他?”禮部尚書衛大人道,他也是內閣大學士之一。

“諸卿家請暢所欲言,讓大家來,就是為了把事情辦紮實,不給後世留下隱患。”皇帝道。

“陛下,臣有話說。宗正府的擔憂主要是怕日後擔責,無據可考。臣建議將今日我等所決之事詳細記錄下來,再謄抄兩份,請在場的所有人都簽名畫押為證。原件留給宗正府存檔,餘下得一份附在陛下的起居注中,另一份交給內閣備查。”右都御史杭大人建議道。

屋中其他人也覺得這不失為一個辦法,紛紛點頭表示認可。今日在座的除了沒有軍隊的在職將領外,可以說彙集了朝堂中最具權勢的人物。但長信侯和公孫瀚東當年也曾在沙場上揚鞭策馬。帝后及儲君夫婦,王朝地位最高的四人;首輔李大人是吏部尚書出身,手中權利比太子還大,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對國內五品以下的官員可以一言定生死;衛尚書不但直管禮部,作為內閣大學士還分管翰林院與國子監,是天下士林的領袖;魯王、淇國公、長信侯和十三皇子是宗室勳貴的代表;都察院的兩位都御史掌管著言道輿論;公孫瀚東和令狐光明二人在民間皆是深具威望的人,況且令狐光明的次子還是十五萬禁軍的三大副統領之一,作為皇帝最倚重的黃羽衛大統領公孫安平,則是公孫仲棠的堂侄。

“杭卿,言之有理,辦法可行。準了!”皇帝道。

“軒轅坤熙,朕之長孫。寄養於民間,現已成年,當從今日起重回皇家牒譜。著宗正府即刻完善有關事項,重頒寶冊。欽此!”

“遵旨!”宗正府五位大人下跪領旨。

“謝父皇隆恩!謝陛下隆恩!”太子一家三口趕忙下跪謝恩。

“恭喜陛下和娘娘重獲長孫!”

“恭喜太子殿下和娘娘一家團圓!”

屋內的大人們齊聲向帝后及儲君夫婦道喜祝賀。

“陛下、太子殿下,臣等幾人不負陛下和殿下當年所託,將坤熙殿下完好無缺的送回皇家。臣等今日就算交差了。”令狐光明和公孫瀚東同時起身,向皇帝及太子奏道。

“好!辛苦幾位卿家。朕對幾位都有封賞。”皇帝答道。

“父皇,兒臣請父皇重賞公孫卿家!他不但養育了坤熙,還教他習文練武,所花的時間比花在親生子女身上還多。”太子奏道。

“殿下過獎了。臣現在身居高位已覺得德才難配,再有賞賜萬不敢受。臣只是希望能盡心竭力辦好每一件差事,不負君恩,不負百姓!……”公孫仲棠道。

“好了。仲棠,這個事情以後再議。”皇帝截斷公孫瀚東的話道,恩出於上,他心中自有計較。

\"陛下,敢問臣等如何稱呼坤熙殿下?”杭大人問。

“衛卿家以為如何?”這個事情當然得問禮部,於是皇帝看向衛尚書。

“回陛下,沒有封號,按年齒稱應為大殿下,但這麼多年來一直稱呼坤凌為大殿下,現在更改起來也麻煩,易混淆。臣建議可以稱坤熙殿下為長孫殿下。”衛大人回道。

“准奏!就暫時稱坤熙為長孫殿下吧!”

“長孫殿下!”

“長孫殿下!”

......

軒轅坤熙再次跪拜在皇帝皇后身前,起身後轉身跪拜親生父母。然向皇叔祖魯王軒轅沐聞、皇伯淇國公軒轅煜海、皇叔十三皇子軒轅煜相和國舅爺宇文攻見禮。屋內諸位大人紛紛前來與之行禮道賀。

負責記錄的起居郎,很快完成謄寫工作,由皇帝開始,接下來是皇后、太子、太子妃,其後是今日當場的王侯大臣及令狐光明,都分別在三份文書上簽字留存。明日皇帝還將下明旨昭告天下,長孫迴歸,軒轅王朝又多了一位可選的繼承人。不知該訊息傳播出去後,又將是幾家歡喜,還是幾家愁了?

坤熙隨太子夫婦到了皇宮外東南方向的東宮,太子的其他眷屬早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