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2章 清遠閣 (第1/3頁)

加入書籤

“你認得本王?”

說不上是什麼原因,這張臉有些眼熟,似乎在哪裡見過,卻又怎麼也是想不起來。

聶歡並不覺得自己能被人識出身份,可眼前的這個魏英卻好像一點也不像京城其他縣令那般討好諂媚,也沒有像他自己說的因失察要聶歡治罪時該有的惶恐,總之太過於泰然了。

“下官在三年前的進京面聖時遙遙的見過王爺一面,當時人員眾多,王爺應是不......”

“你是那個為花魁請命的探花郎?!"

經魏英這麼一提聶歡腦海裡突然想起了這個魏英是誰了。

三年前,京城出過一個震驚朝野的案子,就是當朝宰相之次子王默莫名死在了床榻上,被人發現時雙眼微閉臉上還掛著淫笑,而那房間裡當時侍奉的舞女小清已經昏死過去,現場沒留下什麼打鬥痕跡,當時縣令的判斷是這個王默飲酒過量又縱慾過度而力竭而亡,可當朝的王宰相哪裡肯接受這樣的斷案。

最終,案件層層上報,到了大理寺,同樣在當朝宰相的淫威下大理寺更是離譜,斷出王默是被那手無縛雞之力的侍奉舞女小清圖謀王默家世背景欲以名聲要挾王默娶其入府否則就要毀了王默的宰相之子名聲,王默不肯那舞女小清便酒中下藥要其就範,卻不想下藥過量,致王默當場死亡,舞女小清見出了人命當場嚇暈。

這聽著就漏洞百出,但在當時卻就這樣定案了。在那舞女小清行刑當日,因滿懷怨恨當場大喊”生逢亂世啊,自幼父母便教我詩書懂禮儀知廉恥,卻無人教我遭此屈辱該如何?!悔不該生在這大興做了這刀下冤魂,大興無清官,無清明,無正義更無無未來,我小清死不瞑目就坐等著看這腌臢人間不久滅亡之日,屆時我要親眼看見爾等悔恨嘴臉,否則定要這人間大旱三年,再大澇三年,屆時餓殍遍野,寸草難生!“

當時這個案子轟動一時,行刑當日有不少人到刑場去觀刑。就見那舞女小清說完,眼裡戾氣生,原本妖嬈的媚眼竟突然妖邪般滿是仇恨。據說在場的人都被這眼神嚇到。

也是這個時候一個身著布衣的年輕人走到人群前面,大喊“大興興衰何時輪到你如此至喙?!既然有緣有很那就在活著的時候講清擺明,莫要留到死後嚇唬生人?!即以做好赴死的覺悟還怕把冤屈講清道明?!我就不信這泱泱大興就真如你所說連一個清明的明辨是非的人都沒有了!”

現場人群中當時是有不青年才俊在場的,聽到有人如此義憤填膺為大興無明人抱屈紛紛助力,在人群裡高喊“是啊,有冤屈你倒是說啊!你不說我們怎麼會知道你是冤屈還是臨死狡辯?!”

監刑的主官見有人要舞女訴屈不禁不安生怕遲則生變,就要命人行刑,於是那年輕人又大喊“為何不讓她說難道真如這女子所說案情有冤屈,大人是冤判錯判?!”

“就是!為什麼不讓說?!為什麼不讓他說?!”一時間人群激憤,喊話的人越來越多,原本肅殺的刑場就變成了要辯是非,定冤屈的公堂。

果然,在場的很多學子,還有早就聽說事情始末大概也能猜到事情定有曲折,於是人云亦云,越來越多的人要求大理寺重審此案,還生者一個公道。

眼見著群情激憤最後到了要截下法場阻止行刑主斬官不敢強行行刑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騷動,於是便暫緩了行刑,另作安排。很快就聽說事情已經驚動了當今聖上,大理寺迫於輿論壓力迫於寧德帝皇威不得不重審此案,而公堂之上那舞女多了一位狀師,這位狀師有理有據把事情經過和漏洞一一展示說明,引得圍觀的百姓連連拍手叫好......

案件最終以舞女無罪釋放告終,卻無人知曉那個狀師正是當朝榜眼探花郎,因為這探花郎很快因不知名的罪狀流放到了邊界的一座小城做了縣令......

聶歡也是知道這件事情的,當時雖然不解這個探花郎為什麼為了一個舞女自毀前程,能煽動刑場的百姓就是個膽大心細有膽有識的,難道為了一個毫不相干的人就搭上了自己的前程,雖有膽識卻是個衝動不能自己的人,想到這原本想要見見這探花郎的聶歡就又打消了念頭,不想今日竟在這小小錦城見到了。

聶歡思索間已經抬手攙扶起了還跪在地的魏英,只是為魏英仍是低著頭。

“當年年輕氣盛,所行確實是欠妥當,讓王爺見笑了。”

魏英的話裡竟然只用了欠妥當來形容當年的行為,神情裡更是雲淡風輕,這個魏英,要麼是真的正義凜然對當年之事毫不在意要麼就是在極力掩飾對當年之事的介懷,聶歡不相信一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