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2章 江湖通史說古今 (第1/5頁)

加入書籤

月朝的寶藏自從出來之後,各方湧動,天下三城,江湖大派,黑道梟雄,隱居島嶼等各方勢力都出來了!不是江湖中人捨不得錢財,而是江湖打打殺殺總有些珍貴秘籍失傳,史書中記載的破碎虛空之境,已經近千年無人達成,破凡三境這數百年能達到的人,至少明面上,在整個大陸也不過百十人而已!而達到破凡第二境界真罡境以上的就更少了,明面上就十來人而已,遠遠達不到月朝時期史書記載的盛況,尤其是到了現在這其中破凡境八成是江湖中人,讓朝廷也是難受。

鑑於最近江湖上發生的事情,槍仙找了一個瞭解江湖的老夫子為王非敗好好講了講江湖,講了講歷史。而說到歷史,就不能不說諸子百家。

此方世界和王非敗前世歷史中有些相似,都有諸子百家,又都似是而非。這世界的諸子百家其前期學說和王非敗前世很相似,但到了後面其演變、發展與王非敗前世很不一樣,這裡面武學的影響很大!說到史書對這世界的記載,在江湖人心中‘史書’不歸朝廷,而歸於江湖,歸於三個由‘史家’建立的門派。這三個史家門派在保證自身記錄歷史獨立的基礎上對上上品門派進行一定的依附而存。他們為了能準確描述平常都是不問江湖事,而是暗中秘密調查,有著自己的情報網路,可以說在這點上一樣也是買賣訊息。至於為什麼如此,卻是要說到歷史上一樁公案,在王非敗的瞭解中,那是大約兩千多年前——

在戰亂紛飛的年代,大陸上雲州、中州、幽州、峽州、潭州、明州、兗州、瓜州、澤州這並稱為九州的國土,在中央統治衰敗後四分五裂,各諸侯國彼此爭鬥不止。但也正是這種競爭,讓九州之地誕生了最輝煌的文明——諸子百家!各種學說五彩紛呈都為了結束亂世而奔波,他們互相爭鳴,彼此既有合作也有紛爭,歷史上將這一時期叫做‘百家爭鳴’。

這是諸子百家最為輝煌的時期,在紛爭不斷的亂世中,合縱連橫,你方唱罷,我方登場。這其中逐漸有幾個諸子流派開始強盛起來,其中就有一個將個人的‘人’字和需要的‘需’字合起來稱之為儒家的學說流派。當時天下動盪,為了平息戰亂儒家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各地諸侯嚴守規矩,不再越權行使,而這樣就要提高當時名義上地位最高的皇室,木家的地位,同時還要一套合理的學說來規整木家的行為,保證其配得上他們的輔佐!

可惜的是當時的木家皇室早已破落不堪,於是儒家先是為皇室提高地位聲望,而提出為尊者諱,春秋筆法等一系列規矩,其目的是鞏提高以木家為代表的當時貴族地位,鞏固其正統名分,以獲得天下支援!

這具體做法就是抹去史書中大量對木家言辭不太好的內容,同時將更古老的賢君去除其記載裡不善的內容,藉此融入儒家認可的道德理念,使其模範化,聖人化,歌頌其功德,由此來突出忠君的理念和確立君王統治的合理性!然後又將不得不提的,用更為隱晦的手法寫出來,並將矛盾轉移到大臣身上,樹立做臣子應盡的義務,來減輕君王負擔,自此有了‘奸臣當道’和‘美人誤國’的說法。

儒家將以自己以‘春秋筆法’做出的史書當作依據來烘托自己的主張,算是將當時皇室木家的聲望提了一點點,但木家失勢時期的幾任帝王的事情當時的諸國太清楚了!這裡面的內容難以篡改,所以最終的效用其實不大,卻給後世開了很不好的頭,很多後世的其它諸子流派認為這就是‘偽君子’誕生的萌芽?!

當時儒家的想法也是為了平息亂世,但實際上卻沒有發揮足夠的效果,反倒引起了部分史家的反彈,為此不少史家和儒家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辯論,爭執。可惜史家掀起的這場反對浪潮卻得不到木家朝堂和列國諸侯的支援,最後史家大多不願妥協的都不得不離開朝堂另尋出路,他們在一番爭論後,按照各自的理念的細微區別分成幾支,他們高呼‘以史為鑑’自建勢力以記錄真實歷史,藉此洞察世間之真理為信仰!最後這些史家在後來墨家掀起的武學浪潮中獲得了生機,最終形成了三個以記錄真實歷史為信仰的武學門派。事實上,到了王非敗的時代,天下各國對於史學也是以這三大史家門派為正宗,而九州民間則是以儒家記錄為準,由朝廷掌控。史家的這樁公案,其發生時期,對天下諸子百家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大變革時期。

而在那個諸子百家爭鳴的變革時期之前稍早,在當時九州皇室木家的權勢還沒有衰敗完的時候,出於對人體的探索和求取學識的需要,道家、墨家、醫家先祖聯手向其它勢力、學派求取知識,並對之前歷朝歷代積累下來的巫術和格鬥之術中正確部分進行了篩選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