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67章 一朝爭議各有思 (第1/2頁)

加入書籤

“耿耿於懷?王道長,不是老朽我耿耿於懷,而是道長這書裡,不論天意,不敬天地,豈不聞道家順天而行!”

“道家之德乃天地之德,天地之德非人德乎!”

“豈不聞道家也有以德報怨!”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道家尊天道地德,非人之善惡,對人有功德,非是對天地有功德!以對天地有功德之法應對世間惡人,凡有惡人對天地不利,必討之!”

“聖人言:‘以德報怨’不是此解!人需懷仁仁之心,行君子之德,教化眾生,心心向善!”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此話乃是儒家經典,乃是聖人與學生的問答之話,請林大儒說話不要斷章取義,若林大儒真有心,不妨深入虎穴,教化一群魔道高手讓他們改邪歸正,救世於天下,那貧道自是頂禮膜拜!!”

“哼!教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似道長所在,開設武院,教人殺伐之術,如何實道門地德?”

“天地之道,優勝略汰,適者生存!武院只是教授他們生存之道,野蠻其身體,文明其精神,格物致知,已通天地之理,使其人人如龍,自然群龍無首天下大吉!”

“群龍無首,怎能天下大吉?”

“人人如龍,便是行事暗合天地之道,做事有理有法,與天地功德相映,人人自發,不為丁點小利而愚行,明事理,察秋毫,一言一行皆有功於天地,又有利於己身,也有利於世間繁榮,如此之世,已無需暴戾嚴懲,方是聖皇治世!”

“此乃空論!”

“但總可比上前人更近,更高!”

“今世,人人道德淪喪,那比得上前人!正是如此,我儒家聖人才要崇古”

“林大儒這話,貧道不敢苟同!所謂崇古,乃是聖人出生之時,世間戰亂不休,此為止戈戰亂所提方略之一,只為避免打亂之一策,有適用之時辰,背景,且不可望文生義,亂加解釋,生搬硬套!”

“道長這是質疑聖人言?”

“貧道不疑聖言,但疑今人學問不深!總覺今人為己,以小人,偽君之心,握聖人之學,行莫測之事!”

“道長,質疑天下俊傑,這是入了魔道!”

“魔道?世人皆醉我獨醒,呵呵……貧道小說有好幾種寫法,林大儒可知,貧道小說為何世人愛看!”

“那是你書不正!”

“無所謂正不正,而是貧道寫到了人們的心坎之中,所述所說皆是提煉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其中之一就是將美好之物在書裡毀滅給人看!”

“將美好之物破之!如何不是魔道?”林青峰知道自己現在有些不是很理智,但眼前的人說話太過直接,一句一句,絲毫沒有保留,不過這種把美好之物破碎的寫法他是不認的,歷來儒家春秋筆法都是把好的,善的給人看,史上太過血腥的都會隱藏,為什麼眼前這個年輕人要如此做?

“看貧道書的人往往會因為某人某事的悲劇而心生同情,惋惜,關心!這些都是人的善念,為什麼呢?因為只有讓你看到最美之物的破滅,才能讓人知道最美之物的珍貴;只有把最好的事物感同身受的磨滅,才能讓人知道它的得來不易;只有讓人知道這天下沒有永遠的美妙,才能珍惜今朝!如果說天下人都喜歡歌舞昇平的話,那麼貧道要在小說裡讓天下人知道哪些歌舞昇平到底是建立在什麼的基礎之上!這歌舞昇平又是如何消亡的,讓每個人去思考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好!也許這炎華不會成為貧道之前所說的聖皇治世,聖人所說的世界,但我們可以一點一點的不斷接近不是嗎?超越前人,可要接近就先要明白是什麼使得我們遠離太平,遠離平和,它裡面又是什麼道理!而不是不求甚解,只是說這不能做,那不能做!”

“常人理解又有何用?過好一個家才是真實,家好自然國好!”

“那就把過好一個家需要的都丟擲來,碾碎了!在書中讓人看看!”

“但也讓人心酸!”

“心酸才能珍惜!我這小說就如同一個推演,在書中設定條件,看看在這種條件,境遇下,家還是不是家,國還是否強盛!比起很多人一上手就是要治家理國,不是好的多嗎?”

“道長是不是太高看你們小說家了!”

“不是高看不高看的問題,而是諸子百家,欲要太平盛世,卻理解各不同耳!小說細微觀察,描寫百態,宛若書中過得一生,這一生一歷,也是一世一演!”

“道長,小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