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3章 經乃魔說悟禪機(二) (第1/3頁)

加入書籤

“這《金剛經》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現存六種譯本,其中所傳最廣的一本中,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第二句須菩提答佛問‘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這與其他五種版本頗有出入,這裡說“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而其他皆說‘不應以具足相(即三十二相)觀如來’,且閱讀整個經卷,須菩提所答,皆為”如是世尊,如是善逝”,並無這種連答‘如是,如是’”說道這裡王非敗略微一頓,喝了口茶然後又道:“大師之前講,這經文既然無誤,那這不同之處又來自那裡,還是真有魔道亂經!大師能否指點一二,是否能為信眾解惑?是否有魔說?”

“此譯本之優劣,貧僧難解,故而需由大德者解說,才可由譯本,一窺真經!”

“一窺真經?這麼說來,譯本還不算真經?”

“卻是去往真經的通途!”清水說著額頭有了一絲汗珠。

“適才貧道所提那傳的最廣一本《金剛經》為高僧所寫,據聞山下寺先代大師‘問龍’曾稱其為大德者,直言如有進大覺者,以其為先,難道有錯?”

清衣聽了這話,皺了皺眉想了四個呼吸然後才道:“真經為大覺者所述,所述,大德者近而有缺,若補齊缺,自為大覺!”

“大師可聽我一解‘經乃魔說’!”

“請講!”清衣說著一伸手,做了個請的動作。

清了清嗓子,然後王非敗開口道:“既然如此那容我先講個故事

——古時,曾有有道者對弟子講:天下之理清晰而自然,唯文字如欺人之魔,讀經且不可執著於文字、段落!

弟子聽後道:我已無信無仰!

有道者說:汝是因信而無,還是不信而無?

弟子道:除我自己,不能信個什麼?

有道者說:這樣的話,你只能算是個小成罷了。

弟子道:我連得道者都不要見。

有道者言:經中有多少是得道者說的?多少是魔說的?

弟子:統統是魔說的!

有道者言:好……好好!此後,沒有什麼可以難倒你的了!

清衣大師,我這故事講完了!這故事的名字就是《經乃魔說》,您覺得我這個故事如何?”

“你——!”清水將手一伸,突然覺得他失態了,於是收回手將聲音放平道:“無信無仰?人怎能無信無仰?”

清水這一番話,未有直接應答,而針對其中一句進行反問,以王非敗設計的評判之法這樣不算不妥,但在靜心師太看卻已落了下乘!於是她搖了搖頭。

“大師既不是大德又不是大覺,如何才能信大師?如何才知所信所仰者為真性真佛?而不是一頭天魔披著袈裟而行?”辯經被王非敗要求去掉了裁判,本就有減少自己損失的目的,不過此刻他聽清水大師所說,似乎這大師自己入了信眾的俗套。

“《妙法蓮華經》有云:‘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長阿含經》有云:‘爾時無有男女、尊卑、上下,亦無異名,眾共生世故名眾生。’正所謂眾生平等,我有所仰,豈不不平?如有所跪所求,豈不顯尊卑而忘平等?若佛呼應我所求者,於其他眾生平等乎?”

“佛祖自有論辯,應與不應皆在因果之中。”

“既如此,求佛保佑何用?大覺者也入因果?”

“不落因果!”

“錯!不昧因果!”王非敗一聲包含真氣的大吼,震的清水的耳朵聞聞響,一時間‘不昧因果’四個字在清水的腦海裡不斷迴響。他自然聽明白了王非敗的意思,這不落因果是說:認為自己修行有成,就是沒有果報;而不昧因果說的卻是:大修行者,大覺者,受果報無所謂,知道前因後果,這是跟凡夫不相同的地方。

一時間清水大師嘴裡唸叨著‘不昧因果!’陷入了沉思,他不由得想起以前:

那時候剛入佛門的清水其實對經文沒有什麼興趣,最初他是因為喜歡習武才入的佛門,可進了寺廟看大家因為辯經而成就一時,心中羨慕不已!於是清水開始私底下日日苦研經書,但對於師父講的卻是左耳進,右耳出!這主要是師父老讓他看自己怎麼做?

‘看師父?有什麼好看的?’年輕氣盛的清水心中自有不服氣,自有大成就的野望……

……

很快的的清水的思緒又飄到了師父早去的時候:

去的時候,他跪在師父面前的那一幕,恩師問他:“我所講者錯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