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64章 戰事初結打欽差(二) (第1/2頁)

加入書籤

看看臺下,劉文文不由得想到了回去晉升的場景,一時間有些得意,眼中不自覺的帶上了些許上官對普通軍士的輕蔑,“今邊關和睦,為保安穩,兩方不至對壘,數日後將有糧草及物資運抵邊關,以援九方、吉賢、水月三國受苦百姓!望各位將士,嚴防偷盜,以免落人口實!決不能……”

這一句下來,議論就更大了!對於很多的將士來說,歷年的衝突不斷談判的時候也有炎華國特使向對方送禮以表和平的例子,但那是出使的隊伍自帶的,像這樣在軍隊裡宣佈往對面支援糧草的,劉文文是頭一個,尤其是讓他們嚴防偷盜,這是什麼意思?

劉文文在國都呆的久了,與將士打交道不足,他不知道自己的說話出了問題,以往就是有類似的命令頒佈,那些特使也是直接對鎮北王他們頒佈,不會在大軍面前這麼講;而站在他的身後老太監黃白風則是差點忍不住捂嘴要笑,但老太監也沒有阻止,代表著帝王的他也想看看這支直屬於皇族的軍隊其氣如何?

“九方、水月多礦產,吉賢多藥,皆是我炎華國需求之物,且三國對我華炎國物產之豐美也是羨慕異常,此皆為互市常開之因,而等鎮守邊關理應嚴把通道再不可現走私之實……”

劉文文並沒有察覺到下面那一點點湧起的騷動是因為什麼,只是覺得邊關的將士素質還是不如那些禁軍!也許是一時間升官的興奮,也許是頭一次面對這數萬將士講話,湧起的權利慾望讓他不自覺的將很多談判的內容講了出來,比如達成了幾筆礦產交易,互通了有無,算是將互市提前關閉對雙方的損失進行了彌補,這樣會有多少的收益;比如九方對他們炎華國朝貢了一群牛羊(雪災失了草料,只能送人,大都是老朽的牛羊)表示感謝和恭敬!

說道最後,劉文文又開始講邊關的安寧:“今次商談,九方、吉賢、水月三國狀告我邊軍常年行擄掠之事,侵擾牧羊之邊民!邊關歷年征戰仇苦,劉某感同身受!然!戰事一起百姓皆苦,爾等鎮守邊關應盡顯我朝禮儀之風,切不可隨意侵擾邊民,應多顯我朝之教化之則!這九方原是我九州之遺民,向其邊民、邊軍應向其多發我朝教化之典,行救苦之則,感化其身,使其迴歸正途……”

本來之前在城牆上看著簽完協議後,劉文文和對方的特使以及幾位將軍勾肩搭背親如一家人的樣子,就已經讓新兵們的眼珠子都快凸出來了!現在在下面聽了這話,想起死去的包澤,新兵們一個個都覺得自己的心裡有一種難言的感受,堵在胸口不吐不快!尤其是之前和老兵爭論的那個新兵,他的臉上滿是不解和痛苦,他不自覺地看了看之前和他爭論的老兵,“這,我們不是敵人嗎?他難道不知道那些人放下軍服就是牧民嗎?”

“怎麼會不知道?他們當然知道。”有墨水的老兵嘿嘿一笑。

“你笑什麼?難道橙總兵的仇,死去將士的仇就這麼算了?”

“仇!?知道什麼叫禮儀之國?什麼叫大國風範?這就是!還記的我說的話嗎?我們是守牆的,不是復仇的!”作為一個有墨水的老兵嘴巴里的諷刺意味很重,他知道這次戰役最大的升官只能是死去的橙右京,最大的名譽上的褒獎也只能是那些死人,他們有大半都應該會被列入神籍成為陰兵或天兵,這是儒家天子之說的靈活運用,既然是天子當然能封神!

有鎮北王在沒人敢輕易的貪汙撫卹,但其他人的賞賜,更多的是偏向名譽而不是實物!這邊關常年累月的,即便是大戰沒有,小衝突和試探也是不斷,時刻有人死去,只有不斷的拖延,拖的本該褒獎的死在沃土之中死,從而減少需要升官發財的人數,才能減小朝廷的負擔,只一次性付個撫卹就行了!老兵雖然有些油條,但也明白這邊關之重,他在這裡不是為了上面侃侃而談的劉文文。

不過想到了劉文文,底下的老兵心裡也有些不平衡了,‘這個劉文文回去肯定升官!不像身為皇族的王爺,最多就是多獎勵些美人,美酒,弄不好還要問責,畢竟我聽守邊門派議論走私通道那邊是失守了,可能有很多不好的東西流了進來……’

可就在老兵想事情的時候,新兵卻忍不住了!一顆從火頭軍那裡摸來的剛煮熟的雞蛋被新兵扔向了正在宣佈事情的劉文文的臺上……

…………

對於劉文文和對面的談判,鎮北王只是喝著療傷的藥並未去參加,這刺殺要不是女兒宗宗主的暗中幫忙他還真有可能躲不過!但此時也是咳嗽不斷,只能將養!

這幽州是本朝的龍興之地,歷來軍事由皇族掌控。但這種掌控對於歷來以天意、天理,規矩來限制皇族的文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