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8章 烤火記 (第1/3頁)

加入書籤

(一)

寒假終於來了,對於初二第一個學期的總結,九月想了一個晚上,也沒有得出比去年更好的總結。假期花了一個多星期迅速完成作業,然後就是窩在家裡看看電視、烤烤火。外面的天氣真的太冷了,還是被窩裡暖和。可是,外婆就不想九月成天窩在被窩裡,每天只准許她睡到九點左右,就喊她起來吃早飯了,其實更像是午飯了。

冬日裡,田裡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美景,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田裡綠油油的一片的景象已經看不見了,可是竹林裡依然一片翠綠,樹林裡也沒有因為冬天的到來而變得光禿禿的,只是不少美景彷彿因為冬天的到來,都已經躲藏了起來。

(二)

冬天的時候真的是天寒地凍、北風呼嘯,哪怕有那冬日的暖陽,人們還是免不了縮手縮腳的,相互抱團取暖。不少孩子們的耳朵、小手還有腳後跟經常被凍傷。哪怕結了痂的凍傷的地方還是會奇癢無比,有的孩子忍不住揭開又黑又硬的痂塊,如果揭不好就會不斷滲出血水,這下免不了一頓臭罵“你這孩子,怎麼那麼手癢呢?都告訴你過兩天就好,過兩天就好,還去把痂塊幹什麼?這下好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徹底好哦。”

村裡人為了驅除寒冷,暖和身體,增進村民的情誼,在社屋旁安排了兩三個烤火的地方。烤火盆要麼是爛洞的搪瓷洗臉盆,要麼就是漏了底的鐵鍋炒菜鍋,沒有火盆的話,直接在地面上鋪上柴火,照樣取暖。村裡人也是吃過早餐後烤火,然後回去吃午餐,又繼續烤火聊家常,一直到吃晚餐,又繼續烤火聊家常,有的甚至烤火聊家常到凌晨。

社屋旁臨時搭建的烤火地方,離樹林近,離竹林也近,就是為了方便烤火的時候就近取材。看竹林裡哪家不要的枯竹,或者樹林裡有一些枯材,經過主家同意後,就找大刀把枯竹、枯樹一併砍下。不過枯樹、枯不耐燒。如果不是提前準備,沒一個早上就燒完了。

村裡的老人可就不一樣了,每年冬季之前,就會提前尋找一些竹子根部、大樹樹根。一般竹根有五到十斤,要是大竹根的話,少說也有二三十斤。大樹根就更加不得了,輕的話幾十斤,重的話上百斤,主家是不願意花那個力氣把大樹根挖出來扛回家的,就告知伐木的人誰願意挖走就儘管挖走即可。為了冬季烤火,還是有幾個老實人主動去挖出那竹根、木根的。他們挖出來後也沒有地方存放,就放在老牛棚那裡曬著。

一般烤火前,都會有吆喝烤火的人,他一邊吆喝,一邊找好一些易燃的柴木開始點火。等柴米燃燒起來後,便會把竹根架到那那些柴木上面去。大大的竹竿就這樣橫臥在柴木上,村裡人就搬好小板凳或大磚頭開始坐好了,便開始了烤火。

但不管是竹根還是樹根,它們的裡面都是溼的,一旦點著了,就會濃煙滾滾,都快看不見對面的人了,圍在一起烤火的人聞到煙味後,煙氣嗆得村民們不斷地咳嗽著,眼淚也被煙燻出來了,嗓子裡也被煙猛灌了幾口,就像被毒氣燻壞了一樣,又癢又疼。小孩子受不了就會趕緊離開,可大人們竟然還可以高興地圍在火堆旁聊著天。這種陣仗的烤火,不就像受罪一樣嗎?他們怎麼還能樂在其中呢?九月每每看到這種場景,都覺得簡直是不可思議。

不過這些竹根、樹根是很耐燒的,有時候一個一天,有時候一個兩三天。實在受不了的,就偷偷拿自己的柴火出來燒的。大人們一幫,老人們一幫,女人們一幫,大家拉著家常,聊著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東家長,西家短。

一般小孩子是不會參與,就是安安靜靜在那裡烤火不說話。但凡你一出生,如果還是在上學,就會被問學習成績。考得好旁人便覺得是書呆子,讀書都快讀傻了;考不好的又是一頓瘋狂輸出;那麼,中等學習成績都很容易放過了,而被問到考試的孩子那時就只有在一旁笑笑而已了。

(三)

外公從去年冬天開始就不出門和那幫老爺一起烤火聊天了,他在外婆房間裡支稜起一個烤火盆,想著一邊烤火,一邊看會電視。家裡的烤火盆是空了洞已經沒有辦法補救的炒菜鐵鍋,燒的是砍好的竹片、木條或者乾透的玉米芯,偶爾也會來上一兩個小竹根。

寒假都開始那麼久了,電視裡還是播放著那些老掉牙的電視劇,外公看了一下又切換了下一個臺。看著這臺陳舊的黑白電視,明明小舅舅說可以買一臺小一點的彩電,外婆又不想亂花錢,說將就看一下得了。

九月每次看到這個黑白電視,心裡就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給外公、外婆換上一個大彩電。這樣外婆就不用經常眯著眼睛看電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