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4章 中秋節(上) (第1/3頁)

加入書籤

今年的中秋節剛好是星期二,去年剛上初一的時候,過的中秋節是星期四。真的是越長大,有時候就是無能為力。九月是多想在家裡陪外公、外婆過中秋節。越長大,越是懷念童年的快樂。

(一)

初中前的每一年,九月都是在外公、外婆家過中秋的。每年中秋節到了,大姨一家人和小姨家一家人都會帶著各種各樣的東西來到外婆家。哪怕小舅舅去了外地打工,他也會趕在中秋節的前一天回到家裡。距離的遠近阻擋不了他們回家團圓的腳步。大姨小姨他們帶回的東西各不相同,有水果,有餅乾,最重要的肯定是月餅了。九月的爸爸媽媽儘管沒有回來,但他們也會透過郵局寄一些月餅回來。

那時候的月餅的價格也不是很便宜,但種類很少,感覺就幾種,比如說五仁月餅、上錦、十錦……那時候的月餅一包也就幾個,是用紙包著的,包裝簡單,口味單一。

下午四、五這樣,一家人就開始忙活了。大人們要準備團圓飯了,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殺雞,有的負責洗菜,有的負責切菜,有的負責燒菜……忙得快要暈頭轉向了,但大家依然很開心,過年一聚,就到現在的團聚聚,每個人的臉上笑開顏。

(二)

九月和那些難得一聚的表哥、表妹、表弟們一起玩得開心極了。他們一起在院子裡採摘紅棗。九月最喜歡外公種植院子裡的這三棵棗樹樹了,三棵棗樹都不大,樹杆也不是很粗壯,想著爬上紅棗樹摘棗子是不可能的,但是棗樹的枝幹上都掛滿了一顆顆棗子。每年九月看著棗子有點成熟了,就迫不及待搬張高凳子去摘下那些顆快熟棗子。

外婆總是告訴九月,不要焦急,把棗子留到八月十五,紅彤彤的時候,到那時候大姨、小姨她們來了,給她們摘一點拿回家曬乾用來煲湯或者用來泡茶,也可以曬乾了儲存起來當零食一樣。女人要多吃點紅棗,補血呀。

九月打記事起,這三棵棗樹就種在了這裡。外公說,三棵棗樹第一年就結了三顆棗子,第二年就結了十幾顆棗子,第三年就開始長滿了枝頭。反正這三棵紅棗樹是年年結果的。八月十五到了,有些紅棗熟透了就掉落下來了。表哥他們看著枝頭滿滿的棗子紅了熟了,都吞了吞口水,從枝條比較低的地方摘了成熟的棗子,然後放到衣服上搓了一下就立馬放到嘴裡,咬上一口,真甜呀。

外公看著這一幫外孫子、外孫女這麼想吃紅棗,就拿上一根長點竹竿以及幾根短的竹竿,要教大家打棗,畢竟一顆一顆地摘紅棗,什麼時候才能摘完呢?九月和兩個表哥迫不及待地拿起竹竿,衝著棗樹隨意拍打,其他沒有拿到竹竿的孩子,則在樹下等著紅棗落下。外公想制止也已經來不及了。

紅棗已經開始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從樹上落下來,有的直接落在地上,有的砸到了孩子們的頭上。 棗樹的葉子也被表哥們一起打下來了,不過它們慢慢地飄落下來,趁哪個孩子不注意,直接落在頭髮上或者那些長大嘴巴的孩子,就吃上了滿滿的一口棗葉了。爺爺看著大家的狼狽不堪的樣子,哈哈大笑起來。

孩子們被棗子砸了後,都吸取了教訓,不再在棗樹下等著紅棗了,而是站在一旁看著大表哥打棗。拿著竹竿打棗的表哥也沒有那麼用力了,而是輕輕地把紅棗打下來。不一會大表哥和外公一起打落了許多紅棗。外婆拿了一隻籃子過來。其餘的孩子們開始撿落在地上的棗子。撿完後,大家看著漂亮的紅棗,心裡開心極了。外婆會把洗好的棗子端過來,孩子們紛紛拿起一個紅紅的棗子,放到嘴巴里吃了起來,外公、外婆在一旁不斷提醒“慢一點吃,要把棗核吐出來”。

不一會兒,孩子們就吃了一碗紅棗了。表哥就建議大家到池塘邊打水漂,一想到還有兩個小表弟那麼小,處出於安全考慮,還是不去了,畢竟這會大人們都在忙著,沒有空來看小孩子。另一個表哥就建議大家村口採桂花,這樣小孩子就在樹下玩就可以了。沒多久,大夥兒就已經滿頭大汗了,但他們還是瘋一樣玩起來。

(三)

直到外婆在路口大喊孩子們的名字,也就是開飯了,一幫小孩才跑回來洗了手坐在桌子前,等著大人們一起吃團團飯。兩桌子坐得滿滿的,孩子們開始喊長輩們吃飯,外外公、外婆不動筷子,其餘人也不敢動筷子的。

哪怕桌子上已經擺滿了各種美味的菜餚:芋頭扣肉、白切雞、大雜燴、骨頭蓮藕湯、清蒸魚,白灼蝦……面對那麼豐盛的大餐,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動了,但大家還是要忍著,要不然等到回家,難免挨一頓臭罵,連這點理數都不懂,親朋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