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5章 道家深奧學問與道士之謎 (第1/3頁)

加入書籤

天邊已現出微光,道士並無睏倦之態,儘管身體疲憊,仍像青龍一樣自如呼吸,毫不慌亂。書童拿來文房四寶,道士在古井旁端坐,用地上的硃砂血水作墨,凝視著潔白的宣紙片刻,微微皺眉,揮揮手又放下筆。

“我對紙張無感,有竹簡嗎?”賀華黎聽後有些不解,但他仍順著墨林的喜好,吩咐小廝去取新鮮的竹簡。墨林輕輕一笑,似乎對此感到寬慰,然後開始揮毫潑墨,筆勢如龍蛇飛舞地在竹簡上書寫。

鄴王仍然盯著那口古井,賀華黎讓小廝清理井中的積水。鄴王看了許久,轉頭問墨林:“道長,這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你說井下的那個‘屍體’,你怎麼確定就是我那位大娘?”

“殿下請稍安勿躁,待我寫完再說。”

鄴王沒有再問,他多年征戰,紀律嚴明,不喜歡別人囉嗦,自己也不喜歡多言。

天色完全亮起時,墨林放下筆,竹簡上佈滿了深紅的道家符號,複雜難解。

小廝將竹簡展示給賀華黎和另一位,兩人面面相覷,都無法理解其含義。

墨林解釋道:“下面有三層陣法,環環相扣,威力巨大,任意一層都能奪人性命。三層同時發動,就是所謂的‘囚凰死局’!”

聞言,鄴王瞥了一眼賀華黎,兩人似乎都有話要說,卻又都忍住了沒說出口。

墨林手指併攏如刀,指尖在竹簡上劃過,如同游龍:“你們看,這最外面的陣紋是鎮魂銘章,十七個通魅構成的小七關,原本是用來驅邪除惡的,現在卻被用來作為節水的工具。”

“什麼是通魅?”鄴王問道。

“那是沾染了童子眉毛的前朝銅錢,經過萬人之手,聚集了濃厚的陽氣。童子是純陽之體,精力集中於眉眼之間。古錢沾染眉毛,陽氣上揚,稱為‘血氣方剛’,能剋制各種邪煞!”

“那跟節水有什麼關係?”鄴王繼續追問。

墨林:“我雖是雲遊道士,但從不信奉鬼神。我的師父葛行間也是這樣,所以我們不周山的道術可以說是離經叛道,明明是驅邪避災的法術,卻用來做一些科學實踐。”

“所以,這個原本的法術經過我師父多年的改良,可以用於風水地理,通魅組成的十七個小七關陣眼,封住了枯井下所有的水源脈絡!”

鄴王:“你在陣法外圍畫的那些紋路是什麼?”

墨林:“真陽涎,就是普通人帶有血液的唾液,原本是用來鎮壓陰氣的。我師父喜歡用汞來替代,封閉楔子,切斷水源再合適不過。別人可能不瞭解,但我看穿了這一點。”

說著,墨林的筆鋒轉向內圈,落在第二層陣紋上:“這個陣叫做釋艮,取自山嶽隱藏之效。陵陽的宮殿建在山上,最適合構建這種陣法。山水相互依存,陰陽相生,所以根本不存在什麼枯井無法恢復,因為這裡是深宮禁地,沒有人照顧水源,不採取措施,當然不可能枯木逢春。”

“家師曾在不周山上施展此陣,引來九曲黃河的天水,震驚鬼神。其實這只是遵循自然規律,摸清了山腹中水流的關鍵,設立渠道進行疏導而已。世間所有操縱自然的方法,都可以稱為‘道’!”

道士口若懸河,盡顯超凡脫俗的氣質,此刻朝霞初升,山霧繚繞,墨林談論山川,彷彿已超凡入聖,鄴王越聽越是讚歎,同時也越發感到心酸。

至於為何心酸,他尚無法清晰表達。

賀華黎在一旁笑容滿面,這位資深長者雖然經驗豐富,但對於他不懂的事情,總是避而不談。

墨林說:“山是奇特的存在,既是純陽,又包容至陰。傳統道術認為,設立山門陣需有陣眼,陣眼連線地脈,稱為拔陰鬥。”

“優質的地脈能聚集山水精華,將人置於陰鬥之上,疾病會像剝繭抽絲般消退,有療愈火毒暑熱的功效。也可尋找水脈,只是不能再置人於其中,一旦陰鬥受損,水脈倒流,就會氾濫成災!”

賀華黎聞言心有餘悸:“那這井中的水,是你觸動了水脈陣眼下壓制的人嗎?”墨林搖頭:“不是人,早已成了紅粉骷髏。”

說完,他指向中央的一個陣法,也是最後一個陣法。

“中央的陣法名為‘敲鐘震虎’,需用二十八枚銅錢,對應二十八星宿,繫結在陣眼的普通人身上,腳下鑲嵌紅鐵硃砂。道教認為紅鐵不走陰陽,經過這三層陣紋,一旦有人觸碰陣中之人,二十八星宿移位,星象變動,必招災禍!”

青衫道士一邊講解一邊手勢生動:“涉及拔陰鬥,觸動水脈,通魅構成的小七關破裂,枯井重獲水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