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1章 深宮中的詭異魅影 (第1/2頁)

加入書籤

小太監:“還是不明白。”

賀華黎:“那就別想了,快進去伺候,那些老頭子自顧不暇,陛下不能有絲毫閃失!”

\"鄴王剛才所言可是真意?\"小宦官謹慎地瞥了他一眼,賀華黎的目光晦暗不定:\"至少目前不可輕舉妄動!\"

說完,他打發走小宦官,直起佝僂的身軀,疾步離開乾元殿,徑直走到一處隱蔽的宮牆下,那裡有一位將領恭敬地等待,身披禁軍鎧甲,手持利刃,見到賀華黎立即行禮,兩人臉上都流露出一絲緊張:\"公公,一切都已安排妥當,各關卡也已疏通完畢。\"

賀華黎與將領交換了個心照不宣的眼神,說道:\"務必確保萬無一失,再仔細核查一遍,濮東郡的訊息來了嗎?\"

\"公公請放心,邦彥將軍會竭力牽制鄴家兵馬,禁軍的狀況您清楚,鏢門那邊狄翁也已打通關節,一切盡在掌控中。\"

賀華黎聞言點頭,仰望漆黑的夜空,輕輕嘆了口氣:\"大勢所趨,不能再回頭,國家興亡,百姓官員皆如草芥。我們現在需要時間,大家都是為了那位大人效力,希望全力以赴。我也會繼續低調行事,等到關鍵時刻,我們再挺直腰板!\"

兩人又低聲交談了幾句,隨即匆忙告別。

此時,養心宮內一片混亂,產婆滿手鮮血,宮女滿頭大汗。宮牆外,一方青石小桌旁,兩杯淡茶冒著熱氣,兩人談笑風生,與宮內的緊張氣氛形成鮮明對比。

其中一人儀表堂堂,竟是失蹤已久的司馬種道,與他對坐的是位文官,頭戴一品烏紗帽,長鬚垂胸,目光銳利如鷹,唇薄如柳葉,耳垂如劍,手指上的扳指圓潤光滑,皆由羊脂玉製成。

此人便是京都負責天文曆法、編纂國家歷史的大禮文官溫侯俊。司馬種道的出現,正如墨林所料,背後的支持者並非鄴王,而是溫侯俊!這也證實了墨林的另一猜測,溫侯俊所謂的變革並非對抗西梁,而是借變革之名支援穆念花領導的西梁黑軍攻打北戎州!

當年七月,大禮官溫侯俊推行改革,上書指控太子涼叛逆,聯合三位老臣及十八位在職官員共同舉證。

那時,太子涼掌控驤蘭軍權,與兄長鄴王趙胤平分秋色。被冠以驤蘭軍叛亂的罪名後,他就再也沒有擺脫這個標籤。

北戎紫宸國公趙星闌年邁,早已不過問政事,朝廷之外無人知曉太子的具體罪行,也不知道那些舉證的證據是什麼,只知道太子被廢為庶人,驤蘭軍解散,寧遠將軍帶領魁門殘部被流放到邊疆金鏞城,最終被西梁大軍圍剿,全軍覆滅。

王子涼垮臺後,溫候瑾和燕王合力整治北戎江山,如今已是深秋轉冬之際,紫宸國公年邁體弱,病榻之上,乾元殿顯得格外寂靜。然而,後宮之中竟傳出太后百里氏身懷龍胎的荒誕傳聞,自謠言起始,溫候瑾便封鎖了養心宮,至今已三十二日未曾離開。

此刻,二人對話正酣。

溫候瑾:“治國之本,莫過於綱常倫理!”司馬昭聽到此言,眉頭緊鎖:“此事尚未塵埃落定,大人宜耐心等待。”

“我守護皇家,訂立法規,就是為了維護秩序,各階層各司其職,妃子大臣皆有定位。如今世道動盪,人心離散,便是這千年不變的規矩,也因這個孩子的到來,變得混亂無序!”

他話語激昂,盡顯忠貞之態,司馬昭卻輕輕一笑,顯然看穿了溫候瑾的用意。然而,此刻同舟共濟,無需拆穿,只消配合演戲便好:“溫大人所言極是,太后百里年已四十三,多年無子,早已將龍榻讓給後宮佳麗。如今她高齡有孕,而國公多年未曾寵幸,如此荒謬之事,一旦傳開,定會引起軒然大波! ”

溫候瑾:“所以我主張,這個孩子必須除去!”

司馬昭聞言,繼續安撫他:“一切尚無定論,溫大人還是耐心些吧。”

溫候瑾:“太后百里多年執掌鳳印,管轄三千嬪妃,就連紫宸國公的朝夕思念也要經她安排。宮中之人誰不知道,真正的陵陽主宰是這位百里太后!”

“的確如此,侍寢選妃需過她之手,龍種繁衍需得她同意。否則,紫宸國公年逾古稀,何以膝下僅兩位皇子?”司馬昭又是一笑,雖不露骨,但也難掩嘲諷之意。

溫候瑾:“說實話,我倒欣賞這樣的生育控制。”

司馬昭冷笑:“如此看來,太子和燕王能平安出生,已是天恩浩蕩。”

“若是我已不在人世,你們是否更覺自在?”話音剛落,一道冷漠的男聲響起,二人循聲望去,只見不遠處樹影婆娑,一位威武的男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