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章 臨溪成詩初探案 (第1/4頁)

加入書籤

寧遠走近介紹:“這位是金門的幕僚,金墉城主離任後,一切事務都由他照應。”

金門幕僚審視著墨林,墨林自報家門,對方的反應顯得有些敷衍。

此人身著黃衣,黃髮配以山羊鬍子和鷹鉤鼻,透露出一絲陰鬱和油滑,雖然展現出幾分官場仕途的氣質,但又覺得他的手段略顯稚嫩:“你為何詢問骨灰之事?”

墨林眼神平靜地回應:“我並未見到骨灰,所以我相信根本就不存在骨灰!”

這番質疑大膽直接,金門幕僚臉色自然不好看:“無知小子,胡言亂語!”

墨林半閉著眼,毫無退縮之意。

這位青衫道士似乎不懂得逢迎拍馬,對權貴毫不畏懼,也不給金門幕僚任何面子。多年前在不周山,他就是這般,葛行間未曾教他尊師重道,他也從不覺得自己有何師道尊嚴。

然而寧遠是朝廷中人,通曉行為規範,自然也為墨林的底氣不足感到憂慮:“周道長,不可信口開河啊!”

墨林面不改色,手指著煉人爐,語氣堅定:“如果有骨灰,為何不歸還給家屬?”

金門幕僚眉頭緊鎖:“道長,你多管閒事了。寧遠將軍,麻煩你帶他離開。”

說完,他便離去,沒有流露出多餘的情緒,彷彿把墨林當作一個頑皮的孩子而不予理會。

墨林淡然一笑,他也不是那種熱衷於討好別人的人,自行轉身瀟灑離去。這場圍繞煉人爐的葬禮戲劇,就這樣草率而平淡地收場。

寧遠連連向金門幕僚道歉,然後緊跟在墨林身後。他們繞了好幾個大彎,最後停在湖畔。

寧遠很想教訓道士幾句,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猶豫許久,終究沒有說出刻薄之詞。他看著道士那張素淨的臉龐,心中也漸漸平靜下來。

“你為何質疑那位幕僚?我這個武夫看不透許多,骨灰究竟去了哪裡?即使蠟人病再嚴重,屍體總該留下一些痕跡,讓家屬有個念想,這樣實在太殘忍了。”

墨林從竹盒中取出白貓,輕輕撫摸:“他明顯在搪塞,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骨灰。你也不要亂猜,如果我的推斷沒錯,放入煉人爐的並非真正的死者!”

“你說什麼?有什麼證據?”寧遠聞言大吃一驚。

“目前沒有,只有猜測,如果你想聽,我可以告訴你我的推理。”道士難得嚴肅起來,微微睜開眼,緩緩道來。

“屍體被抬出棺材時,已經完全僵硬。但我注意到抬屍體的擔架下沉幅度很小,抬屍者毫不費力,說明屍體幾乎沒有重量。屍體僵硬如枯木,說明這不是普通的死屍。我也考慮了蠟人病的情況,但這不可能。從醫學角度來說,死亡的過程無非那幾種,不會有太異常的變化。”

“我曾聽聞屍變之狀,或許與此有關?”寧遠久歷沙場,對死亡之事略知一二。墨林擺頭道:“屍變之態轉瞬即逝,況且我所見之軀,僵硬如石,不似生前有血有肉之人。”

“你不是也曾提及,世間諸多行屍走肉?”寧遠淡然一笑。

墨林回應一笑:“此事另當別論。總而言之,我確信方才焚燒的並非人類。你無需多問,若想證實,只需尋訪那位昔日的草堂大師。待我親見他,真相自會揭曉!”

是日無他言,次日二人結伴同行。墨林跨上跛足馬,一同向城西進發。

寧遠娓娓道來:“草探花乃金墉城首屈一指的雕塑家,昔日在太平盛世門庭若市,求雕像者絡繹不絕。後來蠟人病肆虐,世道動盪,西梁軍圍城百八十日,藝術凋敝,門庭冷落。亂世之中,高尚難覓,生不逢時的戲子哀怨。”

墨林聞此感嘆不已:“借我筆墨,我要賦詩一首。”

寧遠聞言微微一笑,從背後的竹簍中取出狼毫遞予他。不遠處有一眼清泉,寧遠抱著歸去來兮去飲水,白貓依然沉睡。喂水歸來,墨林詩已成篇。

“這貓不吃食,連水也喝不下,還能存活多久呢?”

“無從知曉,自師父離世後,歸去來兮便是這般狀態。但它只是深睡,這麼久過去,你看它依舊生命力旺盛。你城外計程車兵也是同樣的道理,世間眾人大多如此,看似生機盎然,實則沉睡不醒,最終長眠不復,恰似歸去來兮!”

此言觸動了寧遠的心絃,他鼓掌讚歎後問道:“詩作何在?”墨林遞出一卷竹簡:“閱畢請放回竹簍。”

寧遠接過竹簡,又瞥了一眼歸去來兮,似有話想說,卻又咽了回去。思量再三,他放棄了,展開竹簡,字跡狂放不羈,雖無規則卻渾然天成:浪子長嘯歸者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