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4章 惡行 (第2/2頁)

加入書籤

我娘便託末將找找那族妹,看看是不是遇上啥難事了,總歸是親戚一場,能幫襯一把也好”。

沈月明點點頭,這兩年,她苦心研讀父親留下來的那本《山河圖志》,愈發覺得父親真是曠世奇才,學識之廣博,見解之深遠,甚至行千山過萬水,不僅對大顯的風土人情,人文地貌都瞭若指掌,而且對南榮、東煌、西略等國也知之甚深。

,!

因為行軍打仗的緣故,她對各地的山川河流,城鎮建制很是下了一番苦功,自然知道這稟新縣就在距離樊郡東北五十里的大望山下,當地以盛產一種冰冽可口,香甜醇厚的碧桃酒而聞名於世。

“昨日侯爺進宮,末將得了閒暇,便抽空去了一趟稟新縣,按照族妹的地址尋了過去,怎知竟沒有找到”,牟山說到這裡,臉上露出了遲疑的神情,又道,“進縣城的時候,發現有好些百姓都用一種警惕,防範,甚至是厭惡的表情看著我,末將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後來花了些銀子,才從酒樓的酒保口中得知,原來這段時間以來,稟新縣不斷有人口失蹤,好端端的大活人突然就不見了,縣太爺派人四處追查,也沒有查出些什麼結果。所以看到末將這個外鄉人,大家都很警惕和恐慌。等末將好不容易尋到族妹家中時,發現竟已空了好些日子了,真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任鳳池聞言,微不可見地朝沈月明點了點頭,原來青角巷的事情早已預演多時,只是那裡地處偏僻,更容易藏匿行蹤和惡果,沒有被人及時察覺罷了,“所幸今日無事,咱們便去喝喝這天下聞名的碧桃酒如何?”,沈月明眼中閃過一絲痛色,沉聲說道。

這幾日,大晉的光義帝有些心緒不寧,“陛下,原華國的多羅部、飛煌部、葸山部等十七個部族前來恭賀我皇榮登大寶,還呈上了各部族的印璽,以示誠服之意,還望陛下能夠以盛禮相待,昭告四方,方不負如此深情厚誼啊”,耿懷忠言辭懇切地說道。

當初平叛之際,城門誓師,燕舉突然被殺身亡,且又死於當朝皇太后之手,彼時敵我不明,驚怒交加,為情勢所逼迫,燕朝歌不得已率部反出渭城,一路北上,來到燕舉的屬地雍城。

自北陵舉國侵犯寒江關,遭沈月明率部迎擊,佈下火攻合圍之計,再加上豫王蕭簡提前派兵阻斷了敵軍退路,二十餘萬北陵軍潰敗千里,除定坤長公主元天華率領少數殘部如喪家之犬,倉皇出逃外,其餘部隊盡數被殲,北陵元氣大傷,新舊勢力開始內訌,爭權奪利,相互攻伐,致使民怨沸騰,災荒四起,國內政權搖搖欲墜。

與此同時,北陵國內爆發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餓殍遍野,內憂外患之下,慶帝元慶疲於奔命,卻顧此失彼,收效甚微。燕舉早就有不臣之心,便趁北陵內憂外患,兵力盡出,城中防守空虛之際,突然發兵包圍了北陵帝都原平城,重兵臨城,切斷一應糧草補給,人員只許出不許入。

因慶帝拒不投降,與樓皇后自墜城門而亡。次日,北陵九皇子元天齊開門投誠,遞交降表,俯首稱臣,燕舉的軍隊佔領原平城,自此,北陵政權徹底消亡。此訊息被賢親王燕舉嚴密封鎖,直到燕朝歌叛出大顯帝都,直奔雍城而來,接管政權,順理成章。

訊息傳回帝都,燕同律看著塘報上的內容,不由嘆了口氣,看來母后做得倒也不全錯,或許燕朝歌不知情,但老賢親王確實身懷異心,對北地早有籌謀,竟能將北陵國破的訊息封鎖得滴水不漏,真是好手段。

一個月後,燕朝歌於雍城的正陽殿登基為帝,建國號,大晉,帝號光義。

光義帝登基後的第一道聖旨就是昭告天下,其生母乃是華國榮安長公主原天音,此訊息迅速蔓延開來,臣服大顯十餘年的七個華國大小部族集體叛逃至北境,奉上部族印璽,誠心受降而來,也等於徹底與大顯王朝翻臉,雙方再無迴轉的餘地。

:()皎皎少年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