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章 風雨 (第2/2頁)

加入書籤

喜清淨,家中僕人也不多,身邊跟隨著一個老僕,已服侍他幾十年,忠心耿耿,一直幫他處理著府中各大小事務,盛懷禮曾對人說,這個老僕便是他的家人,將來還會以半子之禮,給他養老送終。

輕咳一聲,孝安帝說道:“顧卿,此事你怎麼說?”。

,!

顧恆之緩步走上前去,躬身行禮道:“陛下,可否容微臣看一看汪大人手中的書信?”。

仔細地翻看了一會兒,顧恆之的臉色有些凝重,言道:“陛下,這些書信上的印章,確實與我臨川衛的帥印極為相似,但絕非是如今在冊使用的。若是微臣記得不錯,這倒像是三年前,在北山口一役中損毀,後來陛下賜給了微臣的那枚印章。那印章的左下角被摔壞,即使修復後仍有一條輕微的細痕,陛下可兩廂驗看”。

孝安帝聞言,點點頭,北山口一役,臨川衛因為軍需物資的補給問題,損失慘重,當時負責後勤保障的,正是自己最寵愛的周貴妃的胞弟,太僕寺卿周天雲,貽誤軍機,本該處斬。

但他實在禁不住周貴妃的苦苦哀求,看著愛妃梨花帶雨的容貌,難得的心裡一軟,便判了鞭笞三十,罰俸半年,總算是保下了周雲天的命。只是終究虧欠了顧恆之,所以過了兩個月,便將那枚修復的帥印賜給了他,這事亦載入《印石錄》中,有據可查。

朝堂上皆是人精,聽了顧恆之的話,自然明白,那枚修復的帥印是幾個月後才賜下的,誰知道經歷了幾手,又或是被有心人做了手腳,那麼汪瀾手中的這些書信就極有可能是這段時間偽造的。

“既是如此,那便請顧大將軍將那枚損毀的印鑑拿出來,交給下官查驗一番,以證清白”,汪瀾不陰不陽地說道。

顧恆之面色沉靜如水,心知今日之事,恐難善了,便跪下朝著孝安帝行了個全禮,說道:“數月前,小女出嫁,微臣將此印送與小女,一來是為了彰顯皇恩浩蕩,二來也是為了告誡小女,時刻不忘修身做人的道理,還請陛下贖罪”。

雖說印鑑已廢,但畢竟曾執掌一方軍馬的調動,更何況還是皇帝御賜之物,轉贈他人,確有不妥之處。不過,此事早已在皇家的《印石錄》中備案以查,說白了就是一塊廢石頭,如果皇帝沒有意見,那便是小事一樁,端看皇帝對此事的態度了。

手指“篤篤篤”地敲擊著案桌,孝安帝看著殿中群臣,眼光逡巡之間,眾人皆紛紛低頭,這種天下至尊的感覺真好。須臾,他方才輕聲說道:“此事就此作罷,不過,顧卿下次提前告知朕一聲為好”。

顧恆之聞言,心中一鬆,連忙點頭應下。

“適才汪瀾所言之事”,孝安帝緩緩說道,“為避免將來糾葛不清,還是查清楚為妥,桓英,你親自去趟忠勇侯府,向寧安縣主討要那枚舊印,做個比對,也好還她父親清白”。

桓英公公聞言,連聲應諾,快步離去。

這幾日,顧嫣然的身子愈發懶散,便命人在水榭上支了個躺椅,整日臥在上面休憩。

聽聞桓英公公來了,她還有些睡眼惺忪,顧嫣然自小便經常隨母親清河郡主去宮中玩耍,自然知道桓英公公是皇帝最貼身的近侍,便急忙命人引了過來。

桓英上前行禮道:“給縣主娘娘請安,您身子可還好?”。

顧嫣然笑道:“託您老的福,一切都安好。公公素日裡常在陛下跟前,事務繁忙,怎的今日來我府中,不知有何要事?”。

“奴家是奉陛下之命,前來取回大將軍送給縣主的印石,就是之前臨川衛使用過的那枚舊印,大將軍說已經送給您,做了嫁妝”,桓英言道。

顧嫣然聞言,心中猛然一驚,她雖天真爛漫,卻也知道無端取回舊印,必定事有蹊蹺,難道爹爹出了什麼事情?

她想到這裡,臉色愈發難看,桓英是何等眼力,自然看出了顧嫣然的憂慮,他看著顧嫣然長大,又曾受過清河郡主的恩典,多少有幾分情意在,便出言安慰道:“縣主勿憂,大將軍暫時無礙,只是陛下想取回縣主手中的那枚印章,做個比對罷了”。

:()皎皎少年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